>>> 2007年第1期


名校十博士倡议抵制圣诞等

作者:佚名




  名校十博士倡议抵制圣诞
  
  据《广州日报》报道: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活动发起人王达山表示,要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在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结尾,日期表达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天千地支纪年法——“丙戌年已亥月辛巳日”(2006年12月18日)。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文章说,“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圣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威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博士们认为:“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狂欢行列”。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该署名活动的发起人王达山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博士,据他介绍,关于圣诞节的这篇倡议书是他起草的:“我为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感到深深的忧虑,于是我联系了一些朋友和十位名校的博士,一起发起了这个署名活动”。
  王达山反复强调:消除西方文化影响的任务“相当繁重”,当务之急是先向儿童大力普及传统文化,将“读经”纳入学校教育,从国民观念入手。
  
  “风水文化”将申报文化遗产
  
  上海非物质文化管理办公室谨慎对待
  据《广州日报》报道:前几日,上海市一民间组织“生活美学学会”向上海市非物质文化管理办公室正式提出申报,将“风水文化”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学会会长张良仁声称,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当之无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管理办公室表示将“谨慎对待”该申报的审批工作。如果风水文化通过审批被列入市级遗产名录,该部门就会向国家文化部提出申报,再由我国向联合国的“世遗”组织申报。
  上海此次“风水申遗”并不是首创,早在2004年北京也曾有机构提议将风水申报为文化遗产,最终因评审团认为不合条件而被否决。2004年9月,建设部文化中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国际论坛”,随后又在国务院招待所召开了建筑风水文化论坛,成为最早展开风水文化工作的官方机构。
  2006年6月,由大学教授、民间研究者组成的“中国风水文化申遗筹备委员会”宣告成立,希望继续以“民间力量推动风水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最新消息表示,文化部有关部门也将把风水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立项研究,进而开展风水文化的申遗工作。
  对于上海此次的“申遗”,有专家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各方面条件都还不够成熟,准备工作也不够充分。
  
  200人获颁九大奖项
  
  “城市美术之光”大型颁奖典礼举行
  为表彰多年来为广州美术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和社会人士,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2006首届“城市美术之光”大型颁奖典礼于2006年12月23日上午在东方宾馆举行。
  陈建华、陈伟光、李卓彬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为获奖人员进行颁奖。
  本次典礼设立九大奖项,200多人获奖。他们分别是:梁洁华博士获得“城市杰出文化贡献奖”;刘仑等3人获得“城市美术终身成就奖”;曾钺等6人获得“城市美术杰出教育奖”;杨家聪等8人获得“城市美术杰出成就奖”;林彬等21人获得“城市美术成就奖”;卜绍基等48人获得“城市美术学术奖”;黄云等46人获得“城市美术教育奖”;林景光等48人获得“城市美术贡献奖”;何锦标等22人获得“城市文化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