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赏析

作者:许 淇




  我们的邻国阿富汗灾难够多的了,但是最沉重的苦难,也无法阻断人民心中的歌:凡有生命的地方,便有生命之曲如不歇的溪流,滋润着干旱的土地和大漠。
  我少时对神秘的阿拉伯世界十分向往,读着《天方夜谭》,度过一千零一夜,那既是童话也是现实。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膜的《鲁拜集》绝句,曾经风行一时,不仅西方世界争相传诵,我国的现代诗人,也曾研究译介,更不说印度的泰戈尔、黎巴嫩的纪伯伦了。东方人的诗歌,表达东方人的感情和调式。从古代的弹琴漫游的行吟诗人直到现在,是一脉相承的,是西方的主义和流派难以改变的。
  这位乌尔法特,是阿富汗现代著名诗人和作家,他起初写诗,以后兼写散文和小说,且主要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出版了《诗选》《散文选》《论写作》等单行本。本篇译自阿富汗普什图学会编选的、国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乌尔法特散文选》中。
  读乌尔法特的这章《生命之曲》,正如我们读泰戈尔或纪伯伦的散文诗一样,不必要多费口舌,只须我们用心灵去领会:全诗清新流畅,以浪漫主义的激情,抒写生命的赞歌。在写法上,继承了印度短歌和阿富汗民歌的传统,但决不是口头文学,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