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老家

作者:墨 凝

追 溯
  老家在黄河的岸边,在戈壁的尽头,在苍茫的北大荒……
  祖先把家扛在肩上,随脚步一路漂泊。给他们一片树叶,他们能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季。一块石头、一根木棒就能支撑起他们全部的生活。
  水里能生、土里能活,他们的腿好长,高过青山;他们奔跑的速度,是饥饿的速度:他们赤着簸箕一般的大脚,把夕阳踢进深山,狩猎的血腥溅红晚霞……
  家,仅是一堆篝火旁几根树权支起的陶罐,陶罐吱吱作响,下面是火焰,火焰上游着鱼,那是先人传给我们的全部财富和粮食。感 悟 阳光像河从老家的屋檐下缓缓流过,屋檐下坐着一个人,像是我的爷爷回忆往事。锤打“浆洗”过被褥的棒槌声从屋内传出来,“梆梆梆、梆梆梆”锤打时光留下来的褶皱。
  黄昏,老家西天的火烧云,似奶奶补丁摞补丁的衣襟——多彩多姿。母亲一声叹息一地月光,摇响了那口辘轳把老井,如摇响了生命的摇篮曲。
  老家是先人篝火旁故事的延续,鱼游进了石头、经验写进了书里、陶罐的碎片成了文明与历史,火焰依旧舔着锅底、舔着生生不息的日子。写 真
  老家的篱笆是用柳条夹的,隔鸡、隔鸭、不隔心。老家的墙是油灯熏黑的,麻绳是贪黑纺成的,布鞋是用真情纳成的。
  老家一户办喜事儿,欢乐了半个屯儿,一家有难事,急坏了左邻右舍,东院的狗汪汪,西院的狗也跟着叫,老家的人心都是肉长的。
  老家的乳名是土做的,房子是泥垒的,门框上的对联是毛笔写的,房门昼夜是敞开的,老家的精神是纯朴的。
  老家的烧火棍是木头的,炊烟是飘摇的,相片是黑白的,笼子里的蝈蝈是乡村的歌手,老家的生活是平淡的。
  老家把锄头挂在阳光下,把辣椒挂在屋檐下,把笑容挂在脸上,把苦闷和忧愁埋进心田。
  提留是不公开的、化肥是议价的,秋收的粮食送进城,还要论等的,鸡蛋是供学生念书的,余钱是攒着给儿子娶媳妇的……
  老家,喊一声爸、喊一声妈,就让我泪水涟涟。
  题图/蔡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