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邓小平与一封迟到的信

作者:刘文娟




  1979年初,邓小平出访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在这极富深远历史意义的8天时间里,邓小平除了同美国总统卡特等正式会晤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事活动。这其中,最耐人寻味、感人泪下的,无疑是邓小平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斯诺之前妻海伦·福斯特的会见。
  在这次会见中,邓小平意外地收到了一封42年前毛泽东写给自己的亲笔信。
  在华盛顿庆祝中美建交的盛大招待会上,两鬓斑白的海伦在美国外交官员的引导下,来到了邓小平面前。海伦上前紧紧地握住邓小平的手,无限感慨地说:“你好难找啊!”
  邓小平热情地握住海伦的手,亲切地问道:“你就是斯诺夫人?”
  “是的。”
  “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记者啊!我听说过的,听说过的,遗憾的是,我们今天才见面。”
  “是啊,是啊!”海伦边说着,边拿出一封42年前毛泽东的亲笔信,交给了邓小平。
  这封迟到42年的信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早在1931年8月,怀着当大作家的梦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上海的海伦,与先她几年来到中国的斯诺一见钟情,并于年底成婚。1936年6月,斯诺只身秘密到达陕北,对毛泽东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和陕甘宁边区进行了4个月的采访,采写到中共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激情高涨地整理成书。受其感染,妻子海伦也于同年10月初抵达西安,决意赴陕北采访,但因国民党宪兵加强了对西安到延安交通的严密封锁,海伦未能如愿,只能沮丧地返回北京等待斯诺的归来。不过,她不虚此行。就在10月3日,张学良将军会见了她与几位中国记者并发表谈话。事后,只有海伦及时如实地报道了张学良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共两党不久就实现第二次合作。1937年4月23日,斯诺夫妇希望能够采访报道国共合作新形势下的共产党和红军,由于斯诺正在全力以赴撰写《红星照耀中国》而不能脱身,海伦决定代替他赴陕北采访,希望能圆自己前往红区采访的梦。但西安事变后的西安,戒备比什么时期都要严格。更何况斯诺曾秘密前往红区采访和海伦曾发出的关于张学良的报道,已使西安当局对任何一位如斯诺那样的人都采取不欢迎态度。这样,海伦一进入西安,就受到7个警察的严密“保护”。
  天无绝人之路,不久,海伦在留驻在西安的12位外国人中,结识了一名叫坎普顿·菲奇的美国青年。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海伦才得以在深夜冒险混出西安招待所,乘车顺利出城抵达西北军驻地三原,然后由彭德怀派人接到红军的前线所在地——云阳镇。五月初,海伦终于来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亲切接见。
  但令海伦遗憾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中,她一直未能与任弼时和邓小平谋面,而此时的任弼时和邓小平已率部队前往云阳前线。所以,在延安的海伦得知消息后,拿出了记者那特有的钻劲找到了毛泽东,要求让她随红军部队赴前线采访,并给予帮助。
  起初,毛泽东担心她适应不了前线的艰苦生活,多少有些顾虑。但是,海伦却信心十足地说:“我目睹和采访过1932年的上海之战,我还冒险冲出过西安城。”
  毛泽东听后顾虑顿消,爽快地说:“那好吧,我为你写封信。”接着,便当场提起笔写了一封简短的介绍信给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和副主任邓小平。
  弼时、小平同志:
  斯诺夫人随部队一起赴前方,作为战地记者,向外写报道。请在工作、生活诸方面予以协助和关照。
  致礼!
  然而,当海伦拿着毛泽东的这封亲笔信风尘仆仆地赶往云阳时,任弼时和邓小平已在几小时前率部队出发了。海伦只好慨叹道:“难找!”随后,她小心地把这封信收藏起来。就这样,海伦一直没能见到任弼时和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陷入了长达20年的对抗,坚冰一时难破,邓小平也两度沉浮,命运多舛,而任弼时也早在1950年因脑出血告别人世。但坚强自信的海伦并未因此灰心,始终充满信心地等待着中美关系改善的这一天,因而她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这封毛泽东写给邓小平的亲笔信。1979年初,当新一代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海伦终于如愿以偿了。她当面将这封珍贵的也是迟到了42年的信,交到了收信人——邓小平的手上。
  
  (摘自《大河报》200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