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海岩:儿子曾屡次搅黄我的爱情

作者:石 戈




  
  海岩原名侣海岩,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5岁应征入伍,复员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28岁那年,他与北京市劳改局下属一家企业的会计何菁菁结了婚。次年,他们的儿子侣箫来到了人世。
  
  儿子的幽怨
  是爸爸让我失去了母爱
  
  在侣箫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没有接送过自己上下学,他也没有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滚在父亲怀里撒过娇。一天,他问妈妈:“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为什么他一次都不送我去上学?”
  妻子把儿子的话转告给了海岩,海岩心里酸酸的、涩涩的,他告诉妻子,这个星期天我们带儿子去天安门放风筝吧。侣箫知道了,拍着小手跳了起来:“爸爸,你要给我买一个最大、飞得最高的风筝!”然而,那个星期天因为公司有急事要处理,一家三口的出游计划又泡汤了。妻子终于忍无可忍,对海岩大发脾气。
  从此,争吵就像一幕幕短剧,开始频繁地在海岩和妻子之间上演。工作的劳累、家务和孩子的拖累,以及丈夫的冷落,让何菁菁对这场婚姻彻底失望了。
  1995年春天,何菁菁没有告诉海岩和儿子,独自一人飘洋过海去了美国。两个月后,海岩收到了她寄来的《离婚协议书》,回首这些年来与妻子走过的岁月,他痛彻地感到自己确实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他在电话中对妻子说:“我们能不能重新开始,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放慢事业的脚步,学做好丈夫、好父亲。”但何菁菁去意已决,海岩只得挥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侣箫跟海岩一起生活。
  这时候,侣箫正在北京四中上初二,父母的离异让他的心灵很受伤害,他片面地认为,父母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完全是父亲的责任。
  妻子的离去像一把锋利的刀从海岩心头划过,他觉得自己愧对儿子。他还这么小,就要承受父母离异的心理压力,咀嚼单亲家庭的苦涩。多少次,他想与儿子坐在一起,敞开心扉地告诉他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儿子能够理解自己,但儿子根本不愿搭理他。
  一天晚饭后,侣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海岩走过去,轻轻抚摸儿子的脑袋,想把他搂在怀里。儿子却像泥鳅一样从他怀里溜走了。儿子站在客厅中央,两眼冷冷地望着父亲:“就是因为你对我和妈妈不好,妈妈才离开我们的,她是被你逼到美国去的。我恨你!”海岩不知道该如何向儿子解释,只能任凭泪水一滴一滴从眼角滑落……
  家已经破碎了,海岩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父爱作为补偿。
  
  父亲的心痛
  儿子成了我的“爱情杀手”
  
  单身父亲抚养儿子,生活注定是艰难的。那时候,海岩的每一天都过得像行军打仗那样匆忙,他对生活的最大感受就是“疲惫”两个字,他多么想有一个人来帮他分担生活的担子,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啊!
  他的首要条件是:这个人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爱他的儿子,对儿子视如己出。
  寻寻觅觅中,一个叫刘蕊的女人走进了海岩的生活。在大学里任教的刘蕊也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她十分欣赏海岩的才华,爱屋及乌,她愿意把侣箫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抚养,给予他母爱,抚平他心灵的创伤。
  那天放学回家,侣箫看到客厅里有一个漂亮的阿姨正和父亲有说有笑的,海岩对儿子说:“箫箫,快叫刘阿姨。”刘蕊笑着站起身来,递给他一个篮球,说:“饿了吧?阿姨这就给你做饭去。”敏感的侣箫什么都明白了,他把篮球狠狠地砸在地上,瞪了父亲一眼,转身跑出门去……
  夜幕降临的时候,海岩才在铁道边找到儿子。侣箫哭着对海岩说:“爸爸,我不要后妈,妈妈会回来的,我与你和妈妈才是一家人!”海岩牵着儿子的手往回走,边走边对儿子说:“孩子,爸爸和妈妈已经分开了,不可能再回到从前,爸爸需要一份稳定的感情,刘阿姨是个好人,她会像你的亲生妈妈一样待你……”侣箫甩开父亲的手:“我不要什么后妈,我有妈妈。”
  侣箫开始想方设法地阻止父亲与刘阿姨的来往。刘阿姨来他们家作客,他横眉冷对,一言不发,故意把门摔得砰砰直响。见爸爸在和刘阿姨说话,他就故意支使父亲去干这干那,儿子的举动让海岩心里沉甸甸的。
  为阻止父亲与刘阿姨感情的发展,侣箫对父亲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你再与刘阿姨来往,我就离开这个家,就没有你这个爸爸!”海岩听了儿子的话,心里很难受,但并没太往心里去,他一个孩子,能到哪里去呢?没想到几天以后,儿子放了学,果然没有回家,海岩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难道儿子真的离家出走了?!
  夜里11点多种,海岩终于在儿子的一个同学家里找到了他。侣箫气鼓鼓地说:“你不和那个女人分手,我就不回家!”
  一边是自己的宝贝儿子,一边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感情,海岩在痛苦中抉择,最终,海岩决定放弃这段感情。
  侣箫高中毕业后,海岩把他送到日本攻读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他希望儿子将来能从事酒店管理。儿子走后,家里越发显得冷清,每天他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公司回到家里,迎接他的都是冷锅冷灶。这时候,在朋友的介绍下,海岩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他想,儿子慢慢大了,应该不会再反对他了。但出乎海岩意料的是,儿子对他准备再入围城依然无法接受,他威胁父亲道:“如果你执意要给我找新妈妈,我就呆在日本永远不回来了!”面对儿子满脸的愤怒,海岩无奈地一声长叹:“开始一段新感情为什么这么难!”既然儿子从骨子里都无法接受新妈妈,海岩决定将自己情感的闸门永远关闭,一辈子孤独到老……
  
  多年后读懂父爱
  谁来抚慰父亲寂寞的心
  
  这些年来,海岩创作的《永不瞑目》、《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影视剧风靡一时,但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黄昏时分,他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夕阳里晚归的夫妇牵着孩子甜甜蜜蜜地往家走,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他是孤独的。
  而侣箫这么多年来还是不能原谅父亲,他多么希望父亲能与母亲复婚,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他多次和父亲谈起这个问题,父亲每次都绝决地告诉他,这不可能。这越发增加了他对父亲的怨恨。侣萧在日本留学的那几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2000年,侣箫完成了他在日本的学业回到北京,海岩想让儿子进入他所在的集团公司工作,但被儿子一口回绝了。侣箫悄悄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结果却被音乐剧专业录取了。
  海岩憋了一肚子气,这么大的事,儿子居然不和他商量。等侣箫回到家,海岩面无表情地对他说:“我告诉过你,演艺圈很复杂,你别指望我帮你!”侣箫没好气地说:“我这么大了,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从没指望过要你帮我!”父子俩又一次不欢而散。
  侣箫说到做到,在学校,他从来不说自己是海岩的儿子。中戏毕业后,他艰难地在演艺圈闯荡。
  生活的磨砺让侣箫渐渐懂得了世事的艰难,他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2004年夏天,他主演完电视剧《美丽的村姑》后,戏里的爱情体验让他第一次对情感有了深入的思考。父亲说得对。父亲与母亲的缘聚缘散,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而自己却片面地认为全都是父亲的错,并为此怨恨了父亲许多年,还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父亲的“爱情杀手”,把父亲的幸福搅得支离破碎,这对父亲是多么大的伤害啊!
  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侣箫主动走进了父亲的房间。当时,海岩正坐在床上看书,看到儿子在自己的床边坐下,他感到很惊讶,好多年了,儿子从没有这么亲近过自己。侣箫未语泪先流:“爸,我对不起你。这么多年来,我在心里一直怒恨你,甚至一次又一次扼杀了你的幸福,你能原谅我吗?”儿子的话让海岩百感交集,那个青涩的,甚至有点胡搅蛮缠的儿子终于成熟了,他哽咽着说:“爸爸怎么会怪你呢?”
  侣箫开始多抽出时间陪伴在父亲身边,并托人为父亲物色合适的伴侣。在侣箫的心里,最迫切的愿望就是父亲能尽快有一个完美的归宿,享受平凡人的快乐与幸福。
  
  (李白文摘自《家庭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