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名伶孟小冬的“英雄”缘

作者:蒋丽萍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祖、父两代皆为京剧老生。京剧老生扮演的,无外乎忠臣良将、壮士义仆,从9岁起,孟小冬整日模仿比划的,就是这些男人中的男人形象:一抬手一投足,莫不端庄沉稳;一句说一声唱,莫不苍凉激昂。
  倘若孟小冬姿色平平,如此装扮男人,倒也适得其所。问题是孟小冬的容貌还不是一般的漂亮,有人曾将孟小冬的姿色与清末民初的雪艳琴、陆素娟、露兰春等十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相比,结论是“无一能及孟小冬”。
  
  梅孟同堂 珠联璧合
  
  1925年4月,孟小冬在北京登台,首演剧目是《四郎探母》,一炮而红。
  同年8月,孟小冬出演《上天台》,与同日出演《霸王别姬》的梅兰芳相遇,上下场之际,身着龙袍的“刘秀”看见“虞姬”,尊称了一声“梅大爷”——这是“英雄”和“美人”的第一次见面。
  在以后的堂会上,就有人安排梅、孟二人同演《四郎探母》,一个饰演温柔明理的番邦公主,一个饰演流落番邦的杨家将,可以想见,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二人是怎样的珠联璧合。等到他们同演《游龙戏凤》时,不仅两个当事人有些假戏真做,就连梅派众人也跃跃欲试,要为这一对“假凤虚凰”谋划一段现实的婚姻——虽然此时的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太太,其中一房太太福芝芳亦是京剧旦角出身,有“天桥梅兰芳”之称。不过梅派众人自有办法:梅兰芳幼时过继给伯父家,身兼双祧,理论上是可以有两房媳妇的,至于大奶奶王明华,身染肺病已病入膏肓。1926年8月28日的《北洋画报》上有记者撰文说:“梅之发妻王明华素来不喜欢福芝芳的,所以决然使其夫预约孟小冬为继室。”这倒是可以为后宫政治做一个注脚。
  
  假凤虚凰 假戏真做
  
  梅、孟结合后,梅的舞台演出和社会活动一样不少,而孟小冬却被“藏”了起来。原先人们期待的“乾坤绝配”并没有在舞台上出现。毕竟,孟小冬嫁的是伶界大王梅兰芳,难道梅的妻子还要抛头露面唱戏挣钱?
  孟小冬美丽、端庄、温婉,而大她十多岁的梅兰芳,对于孟也是非常呵护爱怜的。有一帧小照很有意思,便装的梅兰芳十分活泼,正用手往墙壁上投影做动物造型,孟则在右边问:“你在那里做什么啊?”梅在左边答:“我在这里作鹅影呢。”梅兰芳一向持重儒雅,这般活泼的样子着实少有。可见,与孟小冬结合之后,梅兰芳的心情是愉快的,甚至,还有点雀跃呢。
  
  孔雀东南飞
  
  梅、孟在1927年春节后不久结婚,当年九月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孟的崇拜者因久久不见孟登台,怒火中烧,意欲绑梅,结果误伤他人。该青年亦被军警击毙,并枭首示众。
  到了1929年,梅兰芳将赴美演出,又引出了一件麻烦事:到底谁跟着梅兰芳访问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以梅夫人的身份亮相?齐如山的儿子齐香回忆说:“筹备赴美演出的礼物中,还有一些墨盒、砚台等小工艺品,墨盒上都刻有图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小冬扮的古装像。她本是演老生的,这幅画面却是扮的古装妇女,十分漂亮”。这是不是也算一个迹象,印证梅有意带孟小冬出去?
  但是,那边已经怀孕的福夫人为了能够随梅出访,毅然延请日医为之堕胎。事情到了这一步,简直带着血腥了。最后,梅兰芳只好两个都不带。
  接着,就发生了吊孝风波。1930年8月5日,访美回国的梅兰芳一到天津,即获祧母(大伯母)去世的消息。旧日人家,治丧期间是各种家庭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机。按照规矩,作为梅兰芳的妻房,应该披麻戴孝在孝堂接待四方吊唁的宾客。哪知孟小冬奔到梅宅,却被下人口称“孟小姐”拦在了门外。恰好福夫人此时又怀孕了,说是孟若要进门,她就搭上两条人命。而梅兰芳,则有着所有男人面对情感问题时共有的怯懦与自私,孟小冬此刻才知道,什么“双祧”、“两头大”,都是镜花水月。
  1930年与梅兰芳分手后,孟小冬绝食、生病、避居津沽、甚至一度皈依佛门。
  
  (吴美玲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