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给流行语做“体检”

作者:林 鸣




   据观察,凡是流行的东西,大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必须喧闹沸腾;二是得有流行语。如果没有流行语撑着,热闹过后,流行便会像稍纵即逝的流星雨,哪怕使尽力气,也揪不住它那光辉的尾巴。
   和流行语过招,像是玩一场电子游戏,必须眼快手快。请记住:如果你连“蛋白质”都不懂,那你真的就是“笨蛋+白痴+神经质”了。
   当然,也有不骂人的。比如“洗耳朵”即听音乐;“洗胃”是喝饮料;最近比较烦,可以说是很“芝麻”;假如形容一个人嚣张,那么就可以说他“很闪”。新新人类说话时不带英文或阿拉伯字母,那可就太逊啦。CBA——酷死了;PMP——拍马屁;1314——一生一世;56——无聊;123——木头人;880——抱抱你,诸如此类。
   看到这儿,估计正襟危坐的语言学家早已胡子翘起,预备大发脾气了。先别,不妨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给流行语做个全面“体检”,瞧瞧它究竟是健康、亚健康,还是患了小恙,甚至成了语言之“癌”?
   通过“X光”不难察觉,流行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它们喜欢利用谐音,达到逗人一乐的效果。
   再给流行语做个“CT”。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流行语暂时处于贫嘴档次,只有极少数达到幽默水平,盖因流行语的作者群嘴上无毛,年龄尚轻。不过这不算错儿,待到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幽默时,恐怕要被新一轮流行语“撞”个四脚朝天了。
   最后,使出中医“望闻问切”手段,给流行语把把脉:其所有句式均为“短、平、快”,符合当今人类生活节奏。还有,流行从不讲理,不负责任,更不够朋友。它们宛如活泼的蓝精灵,东一下,西一下地乱钻乱撞,搞得公众心里痒痒的,气得有些学者大发雷霆。什么“重度污染”啦,“面临挑战和毁灭”啦,好像是说汉语的末日快要到了,真有这么严重吗?请放心,汉语没那么娇气。
   我乐观地认为,或许,创建汉语新纪元的希望,就寄托在流行语制造者的身上。许个心愿吧,希望他们在欢快愉悦之际,再稍微深刻一点儿。
  
  (徐天宝摘自《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