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近代亚非文学

  亚非国家进入近代社会的时间比较晚。由于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和外来势力的入侵,从十六世纪开始,亚非各地社会前进的速度更趋缓慢。除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外,其他国家封建社会的解体均晚于西欧各国,大体到十九世纪前后,有的甚至到十九世纪末才跨入近代历史的发展阶段。
  十七、十八世纪时,在一些亚非国家的封建社会内部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后来,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发展资本主义的进程受到挫折或被迫中断。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初,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等分别沦为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越南、朝鲜先后沦为法国和日本的殖民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伊朗、埃及和中国等也先后沦为半殖民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亚洲一些国家中逐渐形成了民族资产阶级。他们虽然也进行过一些改革,但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所领导的改良主义运动大都以失败告终。
  亚洲一些国家的封建王朝对西方侵略势力从妥协投降发展到与他们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人民。亚非各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这个地区的人民不断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过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及帝国主义者对亚非地区的重新瓜分和对人民剥削的加重,亚非各国人民继承过去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1848年至1852年的波斯巴布教徒起义,1850年至1864年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94年至1895年的朝鲜甲午农民战争和二十世纪初的反日义兵运动,1887年至1913年的越南安世农民游击战争,1825年至1830年印度尼西亚的蒂波尼哥罗抗荷起义,1857年至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905年至1908年的人民运动,等等,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与此同时,非洲地区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的人民群众,也都英勇地展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亚洲人民迅速的觉醒,得到了列宁高度的赞扬,他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注:《列宁选集》第2卷,第448页。)
  以上述历史条件为背景的近代亚非文学,在继承前代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的一些特点:
  首先,反映亚非人民反殖、反帝斗争的进步文学,在近代亚非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亚非人民反殖、反帝的民族斗争是近代亚非文学的重大的推动力,使近代亚非文学涌现出一些富有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作家和作品。朝鲜抗日义兵将领们的爱国诗篇,越南的抗法爱国的文学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的诗歌和戏剧,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是当时蓬勃发展的民族运动的直接产物。近代亚非文学的爱国作家,他们为民族复兴、祖国独立而战斗,在作品中深刻地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统治的反动与野蛮,歌颂了祖国人民为民族独立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抒发了为祖国的沦落、民族的危亡而悲痛和忧虑的情思。他们许多人既是民族诗人,又是爱国英雄,大都直接参加并领导了民族斗争,为民族解放事业洒下了鲜血。不管殖民主义者的残酷的统治使他们遭屠戮、陷囹圄,或被迫流亡国外,但是他们总是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祖国的命运密切联系起来。埃及的巴鲁迪、伊朗的巴哈尔、巴基斯坦的伊克巴尔、印度的泰戈尔、土耳其的果克?阿尔普、菲律宾的黎萨尔、越南的阮庭炤等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其次,近代亚非文学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文化启蒙运动的推动下,许多国家如阿拉伯、伊朗、印度、日本和朝鲜,大都先后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文学启蒙运动的阶段,出现了一批忧国忧民的文学家和具有启蒙思想的作家。他们真实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虚伪,抨击了宗教的迷信和落后,描写了广大人民的贫穷痛苦的生活和卑下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妇女解放和青年出路问题更是他们关注的重大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妇女解放和青年出路问题更是他们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他们很多人还是致力于社会改革的思想家,面对着腐朽的、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社会,提出了政治、宗教、教育和文化等等方面的改革主张,为推进国家和民主化和近代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应当看到,他们的思想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甚至有的还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第三,近代亚非文学受到了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为了达到借鉴和推动本民族文学发展的目的,许多国家翻译、介绍和研究了西方文学,推动了本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打破了东西方的隔阂,大量的西方文明也跟踵而来,其中的西方近代民主文学和文化,为寻求民主、寻求民族独立的亚非进步作家打开了眼界。他们积极吸取其中有益的营养,努力作到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学融合,为创立民族的新文学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埃及于十九世纪中叶成立了翻译局和阿语学院,大量地翻译了西方文学和学术著作,促使埃及近代文学得到重大的发展。其他国家如土耳其、印度和日本在介绍和翻译西方文学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这是这些国家近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随着作品思想内容变化的需要,近代亚非文学突破了中古末期陈旧、僵死的文学形式,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如伊朗的散文兴起,朝鲜的新小说(注:用国语白话文写成,形式颇接近现代小说。)、新诗,日本政治小说等的出现。此外,还积极地吸收了西方近代文学的形式和手法,为反映绚丽多彩的生活和表达作家的复杂多变的思想情绪,提供了有力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第五,近代亚非文学大都形成较晚,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后才逐渐形成,有的国家在二十世纪前后才开始形成。由于时间短促,形势变化较大,一般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进入了现代文学的阶段。然而就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近代亚非文学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出现了一些世界闻名的作家和堪称世界名著的作品。
  总之,亚非各国的近代文学,除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以外,其他各国尽管历史发展不平衡,文学发展道路互不相同并各有着自己的特点,但都是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亚非文学在亚非文学史上是一个转机的时期。它一方面继承自古代以来的优秀的文学传统,打破了处于停滞状态的中古末期文学的沉寂局面;另一方面,又以民族、民主的思想唤起民族文学新的生命力,为现代亚非文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