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17世纪文学

  新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对王权的依赖 2、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文学艺术的热衷,组建法兰西学士院 3、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布瓦洛《论诗艺》对理性 的推崇  4、对古罗马时代古典艺术的崇拜,是古罗马艺术的回光返照,是一种产生于17世纪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特点:1、拥护王权,要求作家为巩固王权和君主政体服务,赞美理想的君主(宫廷生活为中心) 2、推崇理性,强调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 3、艺术上模仿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形式主义倾向明显。追求华丽典雅,戏剧创作遵从三一律原则(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创作理论,要求时间的统一-剧情发展部超过24小时、情节的统一--情节线索单一,戏剧矛盾集中、地点的统一--戏剧发展空间不大,集中在一个场景)  4、注重表现宫廷生活,排斥市民文学 5 、等级化非常明显:悲剧和颂诗是最高等,散文和戏剧是低等。

  ■17世纪文学
  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和市民世俗文学。
  2、、巴洛克文学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代表国家/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1、40年代革命时期,出现了革命诗人弥尔顿,其创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
  2、60年代王政复辟时期,宫廷古典主义风行一时,代表人物是屈莱顿;
  3、、来自下层的清教徒班扬,在创作中则继续坚持着自己的民主倾向。

  代表作家

  约翰·屈莱顿
  英国古典主义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剧体诗》

  约翰·班扬
  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

  约翰·弥尔顿
  17世纪英国最杰出诗人,他的创作,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
  长诗《失乐园》——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在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魔鬼撒旦。作者赋予这一形象以双重的性格:既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又骄傲自大,为非作歹,成为堕落天使。透过他的这一性格,诗人暗示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
  长诗《复乐园》——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叙述了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的故事。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犯罪而失掉乐园,人类处于灾难之中,人子耶稣抗拒了撒旦的种种诱惑,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从而得以布道,为人类恢复乐园。通过耶稣这一坚贞不屈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定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诗歌悲剧《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写力士参孙为报仇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在王朝复辟时期所受迫害的悲愤心情,以及宁死不向复辟势力妥协的决心。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17世纪的古典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并在法国得以繁荣,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戏剧的成就最高,出现了以高乃依、让·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和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
  2、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3、【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2)思想上崇尚理性;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采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进行创作。
  4、【三一律】与主题内容的规范化相一致,古典主义戏剧家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也加以规范化,形成了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的主要规则之一。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

  代表作家

  高乃依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熙德》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让·拉辛
  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悲剧家。多写被情欲淹没理智的人物,以其悲惨结局从反面强调理性的重要。——《安德洛玛克》写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成了阿喀琉斯儿子的战俘。由于她理性和感情的高度统一,结果既保住了自己的名节,又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布洛瓦
  古典主义理论家——诗体文艺理论《诗的艺术》提出了理性原则,被誉为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法典。

  让·拉封丹
  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寓言诗》收有239篇寓言故事。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批判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和缺乏理性,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

  莫里哀
  (1622-1673)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最重要作家。一生创作近30个剧本,大部分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讽刺喜剧,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其创作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善于运用高度集中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遵循生活的逻辑而对“三一律”有所突破,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欧洲戏剧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剧家之一,把欧洲的喜剧提到了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

  1、创作奠基时期
  主要是滑稽剧与情节喜剧。

  2、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
  主要是社会风俗剧
  《妇人学堂》提出了妇女地位、女子教育、家庭关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它的问世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3、创作全盛时期
  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时期。通过一系列讽刺喜剧,塑造了一群不同性格的贵族、教士和资产者,揭露了没落阶级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态。
  《吝啬鬼》——取材于罗马喜剧家普图劳斯的《一罐黄金》。主人公阿巴贡是个高利贷者。为了金钱,要儿子娶又老又丑的有钱寡妇,女儿嫁给富有的老头。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作品运用夸张讽刺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伪君子》——1、5幕诗体讽刺喜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剧作写流落巴黎的没落贵族答尔丢夫伪装成虔诚的天主教徒,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他母亲的信任,霸占其家产。后阴谋败露,被国王逮捕的故事。答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诚、伪教士的典型。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其社会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
  2、《伪君子》在艺术上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情节单纯集中,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在24小诗之内;地点在奥尔贡家客厅。全剧只有一个布景,人物上场下场,幕换而景不换,重要情节都安排在同一地点而不显牵强,充分显示出精巧的艺术构思。
  3、全剧结构严整紧凑,开场和第1、2幕间接表现答尔丢夫,3-5幕正面表现答尔丢夫。答尔丢夫通过第1、2幕的烘托,他的行为、欺骗、影响和权威被摆在了两派争论的焦点上,收到了单刀直入、一举数得之效:既提出了喜剧的基本冲突,又表现了中心人物和其它人物的基本性格,还为剧情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被歌德誉为“象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
  4、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如打耳光、隔墙偷听等民间闹剧因素;栢奈尔夫人与子孙们的吵闹等风俗喜剧因素;奥尔贡几乎家破人亡的悲剧因素等。这种独具风格的喜剧手法,使作品既有滑稽戏谑的情趣,又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
  5、剧中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如答尔丢夫的语言矫揉造作,堆砌辞藻,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道丽娜的语言犀利,明快、生动、朴素,显示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4、创作晚期
  主要是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史嘉本的诡计》莫里哀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采用民间闹剧手法,赞扬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与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与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