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大事年表

  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 明王朝建立。元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结束。长篇章回小说发展成熟,后成为明清及近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为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作品。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为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 定科举制度,仿宋朝经义,规定“制义”(八股)格式。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 高启卒(生于1336年)。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作有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 刘基卒(生于1311年)。刘基于元末明初作有神话长诗《二鬼》、散文《卖柑者言》、寓言散文集《郁离子》等。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 宋濂卒(生于1310年)。宋濂作有散文《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寓言散文集《燕书》等。

  公元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 方孝孺卒(生于1357年)。方孝孺作有散文《蚊对》、《指喻》等。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约产生于公元15世纪或更早(一说公元13世纪,一说公元11世纪),约100多部,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约于公元15世纪基本定型(一说产生于公元13至17世纪)。

  公元1408年明成祖永乐六年 《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1403)开始编纂,至本年完成,共22937卷(包括凡例、目录60卷),前后参加编纂者达2000多人,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今残佚)。

  公元1411年明永乐九年 诏令禁毁“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杂剧等。永乐时期,杂剧、传奇出现大量歌功颂德、伦理说教之作。代表作家有朱有燉、邱濬(作有传奇《五伦全备记》)等。

  公元1414年明永乐十二年 诏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永乐十五年(1417)颁行,定为国子监及府、州、县学生员必读书。永乐时期,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盛行。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 瞿佑卒(生于1341年)。瞿佑作有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其后李祯作有《剪灯馀话》,标志着唐宋传奇向清文言小说的过渡。

  公元1465年明宪宗成化元年 自明初重定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至成化时期,八股文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长期盛行。

  公元1488年 成化至弘治时期,形成以李东阳为明孝宗弘治元 首的“茶陵诗派”,其诗上承台阁体,下启“前七子”,已表现出复古趋向。成化至弘治时期,传奇创作有较大发展,陆续出现的作品有《精忠记》(姚茂良)、《连环记》(王济)、《千金记》(沈采)、《绣襦记》(徐霖〔?〕)等。

  公元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 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倡导诗文复古运动,主张“格调说”,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被称为“前七子”。此后复古、拟古之风盛行。徐祯卿撰有诗话《谈艺录》等。康海作有杂剧《中山狼》等。王九思作有杂剧《杜甫游春》等。马中锡和吴中诗人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同为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诗文代表作家。马中锡作有《中山狼传》等。唐寅作有《烟波钓叟歌》等。王磐、陈铎等为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散曲代表作家。王磐作有〔朝天子〕《咏喇叭》等。陈铎作有散曲集《滑稽余韵》等。

  公元1530年明世宗嘉靖九年 李梦阳卒(生于1473年)。李梦阳与何景明并称“李何”,同为“前七子”领袖人物。

  公元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 杨慎卒(生于1488年)。杨慎自嘉靖三年(1524)以后谪居云南30余年,其诗文自成一家。王慎中卒(生于1509年)。自嘉靖初期以来,王慎中、唐顺之等提倡唐宋散文,其后茅坤、归有光等继起,被称为“唐宋派”。茅坤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嘉靖中期以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继承“前七子”主张,再次形成复古、拟古潮流,被称为“后七子”。王世贞撰有诗话《艺苑卮言》等。谢榛撰有《四溟诗话》等。嘉靖时期,洪楩编有《清平山堂话本》,收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60篇(今存15篇),为今存最早的明人所辑话本集。

  公元1568年明穆宗隆庆二年 李开先卒(生于1502年)。李开先作有传奇《宝剑记》等。为明代传奇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 李攀龙卒(生于1514年)。李攀龙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领袖,与“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何景明并称“李、何、王、李”。

  公元1571年明隆庆五年 归有光卒(生于1507年)。归有光为“唐宋派”散文代表作家,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 嘉靖后期至万历初年之间,吴承恩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西游记》,为古代神魔小说代表作品。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约作于隆庆、万历年间,为第一部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世情小说。隆庆、万历时期,长篇小说创作出现繁荣局面。这一时期产生的历史演义小说有《北宋志传》(熊大木)、《杨家府演义》(纪振伦〔?〕)等,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许仲琳〔?〕等,公案小说有《海公案》(李春芳)等。

  公元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 王世贞卒(生于1526年)。传奇《鸣凤记》相传为王世贞所作,此剧开戏曲反映当时重大政治事件之风。

  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 徐渭卒(生于1521年)。徐渭作有杂剧《四声猿》(包括四出杂剧),其中《女状元》一剧,为最早以南曲写的杂剧作品。徐渭又撰有专论南戏的著作《南词叙录》。

  公元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 梁辰鱼卒〔?〕(生于1521年?)。梁辰鱼作有传奇《浣纱记》,为最早采用经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剧本,其后传奇创作渐以昆腔为主;梁辰鱼又有用昆腔写作的散曲集《江东白苎》,此后南曲大盛,北曲迅速衰落。

  公元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 李贽(回族)卒(生于1527年)。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抨击封建礼教,反对复古、拟古,提倡“童心说”;曾评点《水浒传》等,开评点小说、戏剧的风气。

  公元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 袁宏道卒(生于1568年)。袁宏道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继李贽之后反对“后七子”复古潮流,提倡“性灵说”,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作有散文《晚游六桥待月记》、诗《猛虎行》等。王思任的游记《游唤》作于本年,为明末小品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 汤显祖卒(生于1550年)。汤显祖为明代传奇代表作家,作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等。万历年间,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与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进行了长时期的论争,临川派强调曲文意趣,吴江派强调形式格律,至明清之际逐渐趋于合流。万历年间及其后的传奇作品还有:《义侠记》(沈璟)、《狮吼记》(汪廷讷)、《玉合记》(梅鼎祚)、《红梨记》(徐复祚)、《玉簪记》(高濂)、《红梅记》(周朝俊)、《东郭记》(孙钟龄)、《燕子笺》(阮大铖)等,同为明代后期传奇代表作品。

  公元1621年明熹宗天启元年 冯梦龙所编的古代短篇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于本年刊行,其后又陆续编有《警世通言》 (1624),《醒世恒言》(1627)刊行,合称“三言”,共收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 120篇。冯梦龙又辑有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等多种。天启年间,自万历后期以来形成的“东林党”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政治斗争加剧,大批东林党人被害。

  公元1624年明天启四年 钟惺卒(生于1574年)。钟惺与谭元春并称“钟谭”,合编有诗歌评点选本《诗归》(《唐诗归》、《古诗归》),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被称为“竟陵派”。“竟陵派”散文作家刘侗与于奕正合作有《帝京景物略》等。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 凌濛初编写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于本年刊行,《二刻拍案惊奇》于崇祯五年(1632)刊行,合称“二刻”,共有拟话本78篇,为继“三言”之后由文人创作的小说集。其后至明末清初的短篇白话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等。

  公元1629年明思宗崇祯二年 张溥等在吴江成立“复社”,以东林党后继自任,先后参加者有2255人。张溥作有散文《五人墓碑记》等。

  公元1632年明崇祯五年 本年前后,陈子龙等在松江成立“幾社”,与“复社”相呼应。明亡后,陈子龙与夏完淳共谋抗清,被捕遇害。陈子龙作有诗《秋日杂感》10首等。夏完淳作有诗《细林野哭》及诗集《南冠草》等。

  公元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 徐霞客卒(生于1586年)。徐霞客作有《徐霞客游记》。明末,小品散文大量产生。张岱于明亡后作有《陶庵梦忆》等。明末,董说作有《西游补》,与陈忱作于明亡后的《水浒后传》,同为明末清初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