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节 关于诗经
  一.《诗经》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诗经》的成书
  1.孔子删定《诗经》不可信。2.《诗经》中《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撰而成,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

  三.风、雅、颂
  1.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2.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3.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乐曲。四.《诗经》的流传

  第二节 雅 颂
  一. 颂诗
  1.《周颂》三十一篇,全部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它们是周王朝祭祀宗庙的舞曲,具有很浓厚的宗教气氛。2. “鲁颂”和“商颂”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庙堂文学。
  二.雅诗
  1.雅为什么有大小之分?雅诗分大小,其分类与音乐有关系。见课本
  2.雅诗注重对社会生活的描写,篇幅加长了,分了章。
  雅诗中除极力宣扬神权君权外,还常常含有教训规谏的意思,如《大雅·文王》中提出“天命靡常”。(见121页下段)
  周初天命观的主要内容:天命是伟大的,天命是无常的;天命的变与不变,在于人民的安与不安;要保住天命,王者就必须清明政治,安定人民,以德配天。
  3.雅诗中的“周民族史诗”  集中在“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中,这些诗叙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  《生民》记载了周人始祖后稷的传奇性的生涯以及他精通稼樯、教子孙种植百谷、祭祀鬼神、祈求丰年的故事。
  4.变雅
  ①什么叫变雅?
  “变雅”也叫政治讽喻诗。悯时伤政、怨天尤人的政治讽喻诗是《诗经》的二《雅》中最能结合社会现实、反映国计民生的作品,也是最有思想深度和批判力度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产生于西周后期,古人因为这些讽喻诗的特征是“乱世之音怨以怒”(《毛诗序》),和作于盛世的二《雅》赞美诗迥然有别,又称之为“变雅”。
  ②“变雅”的思想内容
  “变雅”是在周王室衰微到平王东迁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作者大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人物,由于他们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当权者的昏庸腐朽持批判态度,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因而使他们的创作有比较深刻的社会内容。
  代表作:《大雅·桑柔》    《小雅·正月》
  第三节 国 风
  一.《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二.《国风》的思想内容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鲜明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表达了他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篇。
  1.反映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2.反映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邶风·式微》 《邶风·击鼓》思妇诗:《卫伯·兮风》 《王风·君子于役》征人诗:《豳风·东山》 《小雅·采薇》3.关于恋爱、婚姻的诗。①弃妇诗《卫风·氓》《邶风·谷风》②多姿多彩的恋歌
  4.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鄘风·相鼠》
  三.《国风》的艺术特点
  1.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深刻真实、全面反映周代社会生活及其本质。①运用了素描手法,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②《国风》中更多的诗篇则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突出生活的一个侧面或人物特征来表现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批判。
  2.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特色。①通过抒情主人公内心直接倾吐来表现他们的不同面貌及性格。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抓住富有特征的行动,用精彩的语言加以刻画。③景物描写对人物也起烘托的作用
  3.《国风》在形式上的特点
  ①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也有杂言诗。②章节的复沓,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③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作者根据汉语音韵配合的特点,运用了双声、叠韵的词语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因而收到了较大的艺术效果。双声词:参差、玄黄叠韵词:妖娆、窈窕、辗转叠字词:灼灼、关关、依依
  4.赋比兴的大量运用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指铺陈、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指比喻、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委婉,而不给人以突兀的感觉。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诗经》,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最大。
  二.《诗经》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去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创作有了新的进展。
  三.《诗经》中的庙堂文学和宫庭文学对后代文人用文学来歌功颂德、献媚求宠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