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

教学要点:
  90年代新型写作空间拓展的多元创作成就。
第一节  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
  新的写作空间拓展的三个向度:女性写作空间的开拓、海外新移民题材写作空间的拓展、军旅题材写作空间的拓展。
  新起的 “ 新女性小说 “ 往往也被人叫做 “ 私人小说 “ ,或 “ 私人写作 “ 、 “ 个人化写作 “ 等,主要是指陈染和林白等近年的小说。这个命名显然是指上述作品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为写作背景,站在女性独立的立场上进行女性个体生存状态的描述,自女性角度发出对生活和社会的诘问。这些作品最显著的特征旧在于强烈的无所不在的性别意识。
   从纵的方向看,新女性小说是 “ 五四 “ 女性文学的延续,是女性文学经历替代写作 -- 摹仿写作 -- 个人写作的发展过程。但新女性小说并未去除女性文学通常的痼症,过分囿于个人情感的体验,过于热衷强调性别之间的歧异,把性别之间的争斗扩大到覆盖一切的地步,这将使新女性小说的路子愈走愈窄。
  林白、陈染的小说主要表现女性自身特征、并且以更加个人化的写作倾向,表达女性意识,这已不是与男性可以共享的公共意识,所揭示的女性问题也不再具有共名的普遍意义,反之,这种倾向所展露出来的女性视角更多地聚焦于写作者的个人世界之中,尤其是作为女性的个体生命体验之中,是以独特的个人话语来描绘女性的个体生存状态(包括相对私人性的生存体验,也包括女性的躯体感受、性欲望等感性内容)。她们努力确立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以期达到对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颠覆。
  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写女人的个体成长经历,主人公多米在性意识的成熟过程中不断遭到男性世界的打击与伤害,最终转向了自我恋,如小说题记中所说:“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作品里直接地写出了女性感官的爱,刻画出女性对肉体的感受与迷恋,营造出了至为热烈而坦荡的个人经验世界。与此相应的叙事方式也呈现为非中心化的零散、片断式形态,并由于情绪与感受的层叠聚合,虽然无序但却令人处处感到深情灵动的轻盈美感,或者也可以说是创造出了女性写作独特的审美精神。
  林白的其他代表作是《守望空心岁月》、《子弹穿过苹果》、《瓶中之水》《说吧,房间》《回廊之椅》等。林白的小说更多地写出了女性感性世界的丰富与美丽。
  陈染的中篇小说《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和长篇小说《私人生活》等,都着力于探询女性生存的私人空间。《私人生活》把全部笔墨都用于描写女性的个体生存世界,强烈地表现出个体与环境的对峙。主人公倪拗拗是一个孤僻、敏感、执拗的年轻女子,她完全沉溺于内心生活中,对任何公共意识都持有憎恶和彻底拒绝的态度,最终变成了无法适应社会交往的幽闭症患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残缺的时代里的残缺的人”. 作品对于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及性欲望的渲染,尤其是对她的非伦理化的同性爱的描写,在很大意义上都可算是一种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叙事,并相应地带来了某种新颖的审美风格:大量的独白自赏、对躯体及器官的感受、纯粹精神上的白日幻想等等,显露出了女性生命体验中极为偏至的迷狂色彩。
  徐坤的代表作《先锋》、《游行》、《白话》、《狗日的足球》等,以调侃和戏谑的方式消解了男权社会的话语秩序与文化规则。

第二节  女性自我世界的空间:《女人组诗》
  翟永明大型组诗《女人》以特立独行的女性立场揭示异于常态的隐秘的个人化女性自我世界。
  翟永明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翟永明在1984年完成了她的第一个大型组诗《女人》,其中所包括的二十首抒情诗均以独特奇诡的语言风格和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文坛。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比较早的、并且也是相当成熟的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有关其女性立场的思想意识较为鲜明地表达。
  整个组诗具有一种涵盖女性全部生存体验的宏大气魄,大量密集的抒情与描写,似乎是想要穷尽女性所有的情感、境遇、意识与诉说;但更为重要的是,诗中所写的完全是从诗人的个人视角去看的世界,翟永明以此揭开的是一个殊异于常态的隐秘空间,即个体性的女性自我世界。这也便是所谓“黑夜”的命名所指。
组诗全部的二十首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黑夜的意象,比如《世界》:“我创造黑夜使人类幸免于难”;比如《独白》:“渴望一个冬天,一个巨大的黑夜”;比如《边缘》:“我想告诉你,没有人去阻拦黑夜 / 黑暗已进入这个边缘”;比如《沉默》:“你的眼睛变成一个圈套,装满黑夜”;比如《结束》:“一点灵犀使我倾心注视黑夜的方向”,而卷首的题词之一是杰佛斯的这样两句诗:“至关重要 / 在我们身上必须有一个黑夜”. 在这里黑夜的象喻其实不难理解,它指的是女性长期以来都处在被压抑遮蔽的境遇中,因而她们的自我正仿佛黑夜般的晦暗未明。
  很显然,“创造一个黑夜”的意识,在翟永明的诗里意味着对于女性自我世界的发现及确立。但是由于两性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必然带有着巨大的对抗性与深深的痛苦。诗中的意象表达体现为抒情者把男性世界置于女性自我存在的对立面,二者之间的关联被体认为伤害与被伤害,侵犯与被侵犯,占有与惨败的对照。
值得注意的是,倾心于黑夜及在黑夜中的表达,在《女人组诗》中基本上是一种迷狂与非理性的方式。诗中的抒情者以第一人称进行自白,她在《独白》里这样形容自己:“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
   组诗中所抒写的心灵体验往往被表述为臆想、噩梦、紧张、癫狂、晕眩及痉挛之类,以此来构成了抒情者那与众不同的自我形象,那是一个放任内心激情与欲望、沉溺于对世界的自由幻想中的女子,她由自己最独异的生存体验来拒绝和摈弃了所谓“常态”的观念和情感,从而达到了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仿若造物者般的自足而诗意的表达境界。    
由于受到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影响,翟永明在《女人》组诗中采用了一种独白体的表达,其语气显出此前中国女性诗歌中少有的深沉与力度;并且她在遣词造句与修辞方式上也都刻意求新,尽管有时不免显得有些晦涩、硬气,但却形成了极具表现力的个人风格。翟永明在中国新诗史上有她独特的贡献,她既开拓了女性诗歌的新向度,同时也达到了一个诗艺上的高峰,无论是她所提出的“黑夜的意识”,还是由她首次运用的独白体表达方式,后来都成为女性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中外文化撞击的空间:《少女小渔》
  严歌苓的《少女小渔》中显示异域华人的生存实景,刻画了中西文化背景下强烈而又错综复杂的心理与情感并揭示了跨越文化障碍时内心沟通的艰难性与可能性。
  作品的伦理价值倾向。
第四节  深层个性心理的空间:《绝望中诞生》
  朱苏进小说投入个人独特的感受与情绪,在意识形态性极强的军旅题材中深入探寻个性心理空间的创作倾向。
  《绝望中诞生》中人物形象的刻画。“绝望中诞生”的精神性价值理念。

思考与练习
 1 分析大型组诗《女人》奇特的表达方式和“黑夜”意象的复杂意味。
 2 细读《绝望中诞生》,体会作者超卓的艺术构思、精神向度以及小说对军事文学魅力的化用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