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明代杂剧与传奇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了解明代戏剧创作简况;
  2、重点讲解徐渭的相关作品。

  明代戏曲主要由杂剧和传奇这两大部类组成,但明杂剧的艺术地位和总体影响既不及蔚为主流的明传奇,与元杂剧相较也大为逊色。
第一节 明代的杂剧流变
  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朱权和朱有燉。朱权和朱有燉是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他们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形成了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体。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是宫廷派杂剧作家的主要创作类型。
  ·贾仲明和杨讷。他们都当过明成祖的御前侍从。贾仲明写杂剧《萧淑兰》、《升仙梦》。杨讷《西游记》、刘东生的杂剧《娇红记》,比较细腻婉转地将申生与娇娘的恋爱心曲表现出来,浅唱轻吟,深情盎然;丽语佳句,随处可见,为传奇《娇红记》的再创作作了铺垫。
   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有其连贯发展的历史,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嘉靖之后的杂剧大都是南北合套或者纯为南杂剧。王九思和康海都属于明代文坛的 前七子 之列。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写了一位大诗人的激愤;康海的《中山狼》影射李梦阳的负恩,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制。以徐复柞《一文钱》王衡《郁轮袍》为代表的讽刺杂剧,在戏剧史上也具有一定影响。爱国题材杂剧和爱情题材杂剧也较为知名。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洋溢着一种祖国难离、游子留根的感情。冯惟敏的《僧尼共犯》,孟称舜的《桃花人面》都是较好的爱情杂剧。
 三、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书画和戏剧等艺术领域都有成就,表现了一种离经叛道、追求自由的个性。他曾自称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其杂剧创作也在戏曲史上享有盛名。
  《四声猿》是一组杂剧,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本短戏。
  《歌代啸》是一本四出的市井讽刺杂剧,每出故事相对独立。徐渭是明杂剧的代表作家,在明代剧坛上有着深远影响。他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第二节 明代前期传奇
   一、明初传奇概述
  宋元传奇是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比较严密,文词典雅。明初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邱濬《五伦全备记》传奇是明初枯燥无味的道学戏剧的发动之作。邵璨《香囊记》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的源头。明初百馀种传奇中,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知名剧作。
   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抒发心内愤意、化解胸中垒块,以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
  ·、四大声腔与《浣纱记》。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嘉靖中叶,魏良辅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是一出极为崇高而苦涩的爱情悲剧,又是一出沉重的政治悲剧。
  ·、《鸣凤记》。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它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第三节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万历至崇须年间,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繁荣期。以汤显祖为杰出代表的临川派传奇作家,和以沈璟为带头人的吴江派,在传奇的创作和理论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最为突出的创作倾向是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高濂的爱情喜剧《玉簪记》脍炙人口,饶有风趣。是中外观众喜闻乐见的轻喜剧。孙仁孺所作《东郭记》和《醉乡记》,合称为《白雪楼二种曲》。爱情悲剧中周朝俊的《红梅记》写得较好。
第四节 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一、沈璟与吴江派
  沈璟改编、创作了 本昆剧,合称为《属玉堂传奇》。流传至今的有《红蕖记》、《埋剑记》等。沈憬的曲学主张比他的戏剧创作影响大,他的思想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沈璟、吕玉绳曾将《牡丹亭》改编成《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极大不满,由此“沈汤之争”展开。
   沈璟是明代曲学大家,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影响了一批作家,被称为吴江派作家群。吕天成《曲品》和王骥德《曲律》是明代重要的曲学理论著作。
   二、玉茗堂风格的剧作家
  戏曲史上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为“临川派”,或者称以汤显祖室名为题的“玉茗堂派”。剧作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之事承载浪漫风格,以仿词丽语体现无边文采。吴炳《西园记》和《画中人》,阮大铖《春灯谜》和《燕子笺》及孟称舜的《娇红记》都是较好的作品。

阅读篇目
朱 权:卓文君私奔相如
朱有燉:香囊怨  仗义疏财
杨 讷:西游记
刘东生:娇红记
王九思:杜甫游春
康 海:中山狼
徐复祚:一文钱
吕天成:齐东绝倒
徐 渭:四声猿 南词叙录(戏曲理论)
丘 濬:五伦全备记
邵 璨:香囊记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鸣凤记
高 濂:玉簪记
孙仁孺:东郭记
周朝俊:红梅记
孟称舜:娇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