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洪昇的《长生殿》

  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洪昇(1645-1704)宇防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身"累叶清华"的名门望族,但后遭家难,家境败落。科场一直不得志,在北京做了二十余年的国子监生。他具有一定的民族思想,在一些诗文中流露了亡国之恨,兴废之感,其著名剧作《长生殿》于一六八八年脱稿后曾轰动北京剧坛,由于在佟皇后丧期上演,被削职还乡后溺水而死。洪异颇有诗名,诗作有《稗畦集》,《啸月楼集》。他还嗜好音律,戏曲作品可考知的有传奇九种,杂剧一种。今存杂剧《四婵娟》,传奇《长生殿》等。《长生殿》是他的代表作。
  
  《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于安史之乱后在民间就广泛流传,并被写进了新旧《唐书》。在文学作品中,有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代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等诗文小说及说唱材料;还有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屠隆的《彩毫记》、吴世美的《惊鸿记》等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这些作品对洪升《长生殿》的创作都有过深刻的影响。
  洪异写作《长生殿》传奇,前后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成"。开始写成《沉香亭》,主要表现李白的怀才不遇。后又改为《舞霓裳》企图表现李泌辅肃宗中兴。最后才写成《长生殿》。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作品的主题也不断深化。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作者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的描写,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理想;一方面又联系李、杨爱情的发展,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从而揭露了李、杨爱情给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深重灾难,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伤情绪,寄托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长生殿》的爱情描写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剧中描写的爱情生活既有深刻的真实性,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对马嵬之变以前,李、杨那种具有浓厚宫廷色彩的爱情生活,作了真实的,忠于现实生活的描绘。而将他们在马嵬之变以后的爱情,写成了带有浓厚民间传说色彩,闪烁着理想光华的爱情之花。二是作者以十分矛盾的态度来描写李、杨爱情生活的,既歌颂又谴责。三是把杨玉环塑造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具有鲜明性格的形象,突破了女人倾国,女人祸水的封建历史观的樊篱。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在创作方法上,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在题材处理上,把爱情生活的描写同政治斗争的描写结合起来。
  (三)在戏曲结构上,以李、杨爱情为经线,以社会政治的演变为纬线来结构全剧,而爱情生活又以钗盒为经,盟言为纬编织起来,构成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巧的结构。场面壮丽,情节曲折,悲欢离合,错综参伍、冷热相间,有张有驰。
  (四)在语言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