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西昆体及其反动

  宋初诗坛的寂寥──“西昆派”的起来──李商隐的影响──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宣曲》的风波──“西昆体”的反动:石介的《怪说》等──杨、刘前后的诗人们:九僧、寇准、林逋、潘阆等。──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邵雍等──苏轼与苏门诸子。

  ○一

  宋初文学,全袭五代余荫,其重要的作家,殆皆是西蜀、江南诸地的降王降臣。到了太平兴国以后,方才有新的作家起来。最早的重要的文人们,有所谓“西昆体”诸家者,以追踪于李商隐、唐彦谦诸诗人之后为极则。其领袖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从而和之者甚众。以新诗更相属和。后合为一集行世,即有名之《西昆酬唱集》是。在《西昆酬唱集》里,于杨、刘、钱三人外,尚有李宗谔、陈越、李维、刘骘、刁ぅ、任随、张咏、钱惟济、丁谓、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等,共十七人。而其间惟忆、筠及惟演三人为大家。《西昆集》所选这三人的诗也独多。余人不过附庸而已。杨亿序《西昆集》谓:“余景德中忝佐修书之任,得授群公之游。”则其结集当在景德(公元1004-1007年)以后不久。我们如以1014年左右为“西昆”结集之时。或不会相差得很远吧。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七岁善属文。雍熙初,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真宗朝历官知制诰。天禧中拜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卒谥曰文。刘筠字子仪,大名人,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进士。累迁御史中丞,知制诰,翰林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卒。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ㄈ之子。少补牙门将。归宋,累迁翰林学士,枢密使。后为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入朝,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事落职,为崇信军节度使卒,谥曰思。当《西昆》结集的时候,他们三个人正在馆职,文名甚著。又其他属和之者,也大都皆在朝之士,并有声望。故《西昆》一集,对于当时的文坛影响甚大。亿的序的说:“今紫微钱君希圣,秘阁刘君子仪,并负懿文,尤精雅道,调章丽句,脍炙人口”云云,正是他们的自赞之语。为了他们的在朝的地位,又是那样的一吹一唱,互相酬答,故“昆体”的作风遂广被于天下,成为宋初最有力的文派。在《西昆酬唱集》里,我们很可以看得出,李商隐所给予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除了咏《禁中庭树》、《馆中新蝉》、《始皇》、《汉武》一类的题目之外,便是《代意》、《无题》、《宣曲》、《泪》、《七夕》、《夕阳》、《前槛》等等很迷离闪艳的题材了。像杨亿的《无题》:“曲池波暖蕙风轻,头白鸳鸯占绿萍。才继歌云成梦雨,斗迥笑电嗔雷”;钱惟演的《无题》:“误语成疑意已伤,春山低敛翠眉长;鄂君乡被朝犹掩,荀令薰炉冷自香”;刘筠的《无题》:“帘声竹影浪多疑仙何能为解迷!藻井风高蛛环网,杏梁春晚燕争泥”云云,都可使我们约略的知道其作风的趋向来。他们惯以靡艳之意,著为靡艳之辞,老是追逐在浓妆淡抹的藻饰之后。他们是叹离惜别,伤春悲秋,无事而忙的王孙公子,除了作诗以外不知有别的事。有时曾产生很俊逸的句子,有时也颇为繁词缛意的所累。他们曾各作着名为《宣曲》的一诗,诗意也如其题似的迷离惝恍,不可深究。杨亿《宣曲》的起联:“宣曲更衣宠,高堂荐枕荣”云云,当即为《宣曲》命名之所在。温、李的诗也常是以首数语名题的。他们所作隐约里似皆咏宫廷中事,而刘筠的《宣曲》里更有“取酒临邛远,吞声息国亡”云云,恰好当时被宠幸的二妃皆蜀人。祥符中(公元1008-1016年)遂下诏禁文体浮艳。或谓诏意盖指这几篇传盛传都下的《宣曲》而言。因刘、杨方幸,故得不兴文字狱。

  ○二

  杨、刘诸人的提倡“昆体”,其来源是很深远的。自唐末温、李以来,此体便颇为流行于世,尤给极大的影响于新体诗的“词”。杨、刘诸人不过廓大这种趋势而已。在词一方面,这种影响还是继续下去。但在诗的一方面,立刻便碰到反抗了。杨、刘诸人,天才都不甚高,徒知以粉泽华饰号召于人,自然会特别的引起许多人的反感,当时有陈从易的,好古,深嫉杨亿之作,曾进策说时文之弊道:“或下里如会粹,或从脞如《急就》。”也正深中其病。《古今诗话》谓“后进效之,多窃取义山语。尝御赐百官宴。优人有装为义山者,衣服败裂,告人曰:为诸馆职ㄎ攫至此!闻者大噱。”后石介作《怪说》,尤力诋杨亿,不遗余力:

  昔杨翰林欲以文章为宗于天下,忧天下未尽信己之道,于是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目盲,不见有周公、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之道。使天下人耳聋,不闻有周公、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之道……今天下有杨亿之道四十年矣……今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元刂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使天下不为《书》之。《典》、《谟》、《禹贡》、《洪范》,《诗》之《雅》、《颂》,《春秋》之经,《易》之繇、爻、十翼,而为杨亿之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其为怪大矣!介的话,不偏重的攻击“西昆派”的散文。但“西昆派”的流行天下四十年,也已是盛极而衰了。就同有介的攻击,也不会再盛行下去了。这时候,有真实的天才的大诗人们也已接踵而出,竟毫不费力的承继了“西昆派”的诗的宝座。

  ○三

  在“西昆体”流行的前后,未入杨、刘们之网罗的诗人们很不在少数,不过其声势都没有刘、杨诸人的浩大耳。较早的时候,有九僧。九僧者,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州简长、青城惟凤、江东宇昭、峨眉怀古、淮南惠崇。其中惟惠崇为最著。欧阳修尝称之。他们尝相酬和,别具一体。归心禅门之人。其所写的诗篇,总要带些寒峻之色。像“落日悬秋树,寒芜上废城”(简长:《晚次金陵》);“河分冈势继,春入烧痕青”(惠崇:《访杨云卿》)云云,都是精思锤炼以出之的。

  又有寇准、王禹、林逋、魏野、潘阆、陈尧佐、越湘、钱易诸人,皆以诗名,而俱清真平谈,不为靡艳之音。准字平仲,华州下わ人。太平兴国中进士。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封莱国公。乾兴初,贬雷州司户,徒衡州司马卒。谥忠愍。有《巴东集》。《苕溪渔隐从话》谓:“忠愍公诗,含思凄惋,盖富于情者也。”他的诗,像:“日落汀州一望时,柔情不断春如水”(《江南春》);“山深微有径,树老半无枝”(《题巴东寺》之类,都是貌若清淡而中实膏腴的。王禹字元之。钜野人。太平兴国中进士拜左司谏。因事贬商州团练副使。真宗时,召知制诰。出知黄州卒。有《小畜集》。所作像《泛吴松江》:“苇篷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已开后来宋诗的风趣。林逋字君复,隐西湖之孤山。真宗闻其名,诏长吏岁时劳问。卒,赐谥和靖先生。欧阳修甚称其《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像“衡茅林麓下,春气已微茫”(《山村冬暮》);“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宿洞霄宫》),也不能谓不工。而咏《西湖》的“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云云,尤为即景而得的奇句。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蜀人,后居陕州东郊。真宗闻其名,遣中使召之。野闭户逾垣而遁。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卒。他虽是隐居不仕,但常与达官贵人相往返,故诗名重于一时。他的诗质实平常,不事虚语。像“惊回一觉游仙梦,村巷传呼宰相来”(《谢寇莱公见访》)云云,读之。颇可为他的隐士生活发一笑。潘阆字逍遥,大名人。太宗时赐进士第。尝因事被追捕,不得。咸平初,来京,为吏所收。真宗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皇朝类苑》谓:“好事者以阆遨游浙江,咏潮著名,以轻绡写其形容,谓之《潘阆咏潮图》。”他的诗,平朴而有风味。为的是,皆从经历与肺腑中出,故不至踏袭前人片语。像“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发浓蓝”(《九华山》);“绕寺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云云,(《宿灵隐寺》)皆未经人道过。他又有过《华山诗》云:“帚头吟望倒骑驴,旁人大笑从他笑”云云,长安许道宁乃为画《潘阆倒骑驴图》(见《图画见闻录》)。后来八仙传说里,有张果老倒骑驴之说(唐人《张果传》无倒骑驴的事),或系由此转变而出。陈尧佐字希元,端拱二年进士。历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谥文惠。所作如“雨网蛛丝断,风枝鸟梦摇”云云,甚为司马光所称(见《续诗话》)。赵湘字叔灵,衢州西安人,淳化三年进士。所作殊有清韵。钱易字希白,归宋,中咸平二年进士。仕为翰林学士卒。他尝作拟唐诗百篇,备诸家之体。但像《西游曲》:“花销秋老白日短,败戏荒绿迷空馆,拟将清血洒昭陵,幽谷蛇啼半山晚”云云,已深具宋诗的清险的风趣。

  ○四

  但自欧阳修、梅尧臣诸人起,“西昆体”方才不扫而自空。真实的伟大的诗才,正如红日的东升似的,爝火之光自不足以当其一照。与欧、梅同时者,更有苏舜钦、石延年、邵雍、王安石诸人。稍后,则苏轼挺生于西蜀,尤为承前启后的一个大师。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天圣中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神宗时,以太子少师致仕卒(1001-1060)。谥文忠。修晚号六一居士。为宋代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尝在钱惟演幕中,但并未受“西昆派”的影响。《西林诗话》云:“欧公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他盖以大力洗尽脂粉绮靡之气,而以平易近人的眉目,与读者相见的。不事雕饰,自然清高,昆体的没落,未必由石介诸人的攻击,而实由于欧阳、梅、苏的别创一调,带领作者们向别一条更宽畅的大路上走去之故。修有《庐山高》一诗:“庐山高哉,几千仞兮!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风吹露湿香涧谷”云云,最为梅尧臣们所称叹。而平谈之什,若“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阅进士试》);“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为人百种花”(《梦中作》)云云,也很有隽趣。

  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以荫补斋郎。喜初,召试,赐进士。历尚书都官员外郎卒(1002-1060)。有《苑陵集》。欧阳修极称其诗,以为“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张芸叟评之云:“如深山道人,草衣捆屦,王公大人,见之屈膝。”(《韵语阳秋》引)相传他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盖他的诗,风格同永叔,而功力过之。像“月出继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舟中与家人饮》);“朔风三日暗吹沙,蛟龙卷沫啧成花。花飞万里夺晓月,白日烂堆愁女祸”(《春云》);“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声鸡”(《梦后寄永叔》)云云,我们皆可于闲淡之中,见出他的努力来。

  苏舜软的诗,风格较尧臣为雄放。欧阳修说的“笔力豪俊,以超迈横绝为奇。”舜钦字子美,梓州桐山人。景中进士。累迁集贤校理,坐和除名。居苏州,作沧浪亭以自适。终湖州长史(1008-1048)。其所作,像“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过苏州》);“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惟有春风知”(《独步沧浪亭》);“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灯。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长桥观鱼》)云云其气魄都是很阔大的。

  ○五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累除知制诰,翰林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荆国公,卒谥曰文(1026-1070)。有《临川集》。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厉行新法,颇为守旧者所嫉视。他的诗才殊高,所作皆以险绝为功,多未经人道语。他有《题金陵此君亭诗》云:“谁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正是他的自赞。黄庭坚深喜安石晚年的诗,正以其格律有相合合处。像“空山氵亭千秋,不出呜咽声。山风吹更寒,山有相与清”(《寒穴泉》);“荒隶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云云,都是很清瘦,而且是出之以艰辛的。

  石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其先幽川人。家宋城。真宗朝,中进士。历太子中允。《隐居诗话》说诞年“长韵律,诗善叙事,其他无好上处。”但像《后村诗话》所引:“行人晚更急,归鸟夕无行”;天寒河影淡,山冻瀑声微”诸句,也殊不易及。

  邵雍的诗,在北宋诸作里,显出特殊的风味,与时格格不能相入。他于“西昆”固攀附不上。于欧、梅也去之甚远。欧、梅虽力矫靡艳而趋于闲淡,但并没有淡到像白开水似的无韵无味。雍的诗却独往独来的做到这一层了。有归如格言,有时如说理,像“我若寿命七十岁,眼前见汝二十五。我欲愿成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生男呤》)诚是王梵志以来最大胆的诗人。如此明白如话的诗语,就是顾况、杜荀鹤诸人也还不敢下呢。而像“频频到口微成醉,拍拍满怀都是春”;“卷舒千古兴亡事,出入几重云水山”;“恍惚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乍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工夫入语言”云云,也都不是一般诗人们所可同群的。其苍茫独立的风度,颇有些宗教主的气味。

  ○六

  苏轼是欧阳、梅、苏后最有天才的诗人。他是一位多方面的作家,诗、词、古文,无不精好,随手拈来,皆成妙谛。而他的诗的情绪与风格,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清新,有的瘦削,有的丰腴,有的险峻。他上迫梅、欧,下启山谷、后山。他的笔锋是那么样的无施不可,他的才调是那么样的无所不能。像“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雨晴后》)之类,是颇似梅、欧闲氵詹之什的。但像“君来扣门如有求,颀然病鹤清而修”(《送晁美叔》)云云,便大似黄、陈一派的音调了。故苏轼在宋诗的坛坫上,乃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家。其地位和杜甫的在唐是没有二致的。其才情的浩莽,也恰是异代相对的双璧。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洵子;与弟辙,并称“三苏”。嘉二年进士。历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绍对初,坐讪谤,安置惠州。徽宗立,赦还,提兴趣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1036-1101)。

  同时又有“三孔”、“三沈”也皆以诗名。“三孔”者,武仲、平仲、文仲兄弟。三沈者,沈遘、沈辽、沈逊兄弟。三孔为临江新喻人,三沈为钱塘人。沈辽兄弟们常和王安石唱和。又有文同字与可,梓州人;米芾字元章,太原人(徙居襄阳);皆善画,也能诗,俱和苏轼相唱和。

  受苏轼影响最大者,有所谓苏门四学士的,盖指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的四人。或更加上了陈师道和李チ,称为“苏门六君子”。在其间,黄庭坚和陈师道是辟了一个门户的,当于下文详之。而秦观、张耒晁补之、李チ诸人也名有所树立,各有其特殊的风格。秦观字少游,高邮人,最工于长短名,而于诗也很有成就(1049-1100)。王安石以为他“清新婉丽,有似鲍、谢。”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有《宛丘集》;其散文最有名。晁补之字无咎,钜野人,有《鸡助集》。李チ字方叔,济南人。他们二人也皆工于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