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7期


我为什么爱你

作者:译/李嘉泽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在你看来根本就不应该结合的夫妻,但他们却过着幸福的生活,令你百思不得其解?
  是哪种神秘的力量让我们投入一个人的怀中,而远离在旁观者看来更加有吸引力的另外一个人?
  
  “恋爱地图”
  
  依据美国心理学专家约翰·马林的观点,在许多影响我们选择恋爱对象的因素中,最明显的一个应该是他所谓的“恋爱地图”,即一组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译码信息,描述哪些是我们喜欢的,哪些是我们不喜欢的。它涉及我们对爱人的头发或眼睛的颜色的选择,对于他(她)的声音、气味和身材的喜好,它还会记录下吸引我们的性格特点。
  简而言之,我们会追求那些最符合我们的恋爱地图的人,会和这个人共坠爱河。
  而我们大脑里的这张爱情地图主要决定于我们的童年。
  我常常问一对对夫妇,是什么让他(她)感到伴侣对自己有吸引力,答案五花八门,从“她很坚强、独立”到“我喜欢红头发”;从“我喜欢他的幽默”到“就是那种坏坏的微笑让我一见倾心”。
  我相信他们说的话,我也相信如果我还要这些男女描述他们的母亲的话,他们的理想伴侣会与他们的母亲有许多共同点。是的母亲——我们人生中第一个真正的爱人——在我们的恋爱地图中写下了重要的内容。
  
  当“角”遇上“洞”
  
  另外,我们大多数都是同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社会环境的人一起成长的。我们与同一个小镇的人待在一起;我们的朋友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事业目标;同这些人待在一起我们感到非常舒适,因此我们也就越来越喜欢与同自己有相似的家庭背景的人在一起,这也会成为选择伴侣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也有不少的例子是两个人社会背景差异非常大,但是最后却能结合在一起,而且过得非常幸福。我就认识一个男人,他出身于芝加哥一个传统爱尔兰家庭,却爱上了一个非洲的美国浸信会教友。他们结婚时,亲朋好友都预言他们俩的婚姻很快就会失败,但25年过去了,这段婚姻依然坚固。
  这是因为那妻子很像她的婆婆,是一个有爱心的女人,是那种愿意卷起袖子志愿去教堂工作的人,这种品质让她的丈夫一见倾心,也使得肤色、宗教信仰和其他一些社会问题都不再重要。
  但是,如果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呢?他们是能够真正地彼此吸引?美国西北大学的罗伯特·文奇教授长期从事社会学研究,他在研究中陈述说,我们对婚姻伴侣的选择包括了大量的社会类似处,但他也强调,我们希望寻找的那个人能够与自己互补。一个健谈者会被一个喜欢倾听的人所吸引;一个爱冲动的人则希望自己的伴侣是一个温顺的人。
  就像老话说的那样:我们未来的伴侣应该是一个人脑里的洞,刚好能填进另一个人脑里的角。
  
  爱情是种交易
  
  我们还知道一些长得漂亮非凡的人同其貌不扬的人结婚了,这种平衡被一些人称为“公平原理”。
  当男人和女人都拥有一些特别的资本,比如说高智商、不同寻常的美丽、让人神魂颠倒的个性,或者家产雄厚,一些人会决定把自己的资本与别人的长项做交易。一个绝世美女会把自己的美艳与伴随钱财而来的权力和安全感做交易;一个出身于上等家庭但资质平平的人,会用自己的家谱交换一个贫穷却才能非凡的伴侣。事实上,几乎每一种结合都能存活并且茁壮成长。
  (栀子摘自《都市女报》2008年7月14日 图/潘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