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3期


壮游

作者:佚名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有一种旅行,方法很贫穷,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这种旅行,西方从16世纪末传承至今;中国却已失落数百年。
  那就是Grand Tour——壮游。
  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包括三个特质: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特别是经过规划,以高度意志彻底执行。壮游不是流浪,它怀抱壮志,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与探险也不太相同,壮游者不局限于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间,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
  看人文——若要对人类社会承先启后,思想启迪,应探索人文。
  看民情——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行为、社会规范时,人们会反思:“我们的标准就是真理吗?”
  看自然——去大自然中苦行,可以帮助心灵成长,成就个人。当青年失去“闯”的能力,个人与社会的竞争力也会不见。
  壮游可提升独立精神、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因此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动能。
  
  壮游改写历史——中外名人壮游经历
  
  外交壮游
  张骞/西汉
  路线:从甘肃往乌兹别克,经新疆,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到成海附近,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各国
  挑战:被匈奴抓住,历时13年才回国
  影响:是中原到西域各国的第一人,打通中西孔道“丝绸之路”。
  
  宗教壮游
  玄奘/唐朝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新疆、中亚各国到印度
  挑战:穿越沙漠,攀越高7000米的凌山(天山山脉)与冰河,在冰雪中挣扎7天,随行人员冻死了3、4成
  影响:佛教东传;印度考古学家据其著作《大唐西域记》发掘古代印度佛教遗址,使中世纪印度史重见天日
  
  地理壮游:
  徐霞客/明朝
  路线:走过中国16个省的大山巨川,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挑战:经常自背行李徒步跋涉,鲜少骑马乘船;徒手登雁荡山、结冰的黄山、手抓荆棘下武夷山;曾3次遇盗,数次绝粮
  影响:全世界对石灰岩地形做科学考察的第一人;被尊为游圣,黄山之美因为他而名扬中外
  
  人文壮游
  伊本·巴图塔(1bnBattuta)/1304-1377
  路线:旅行近12万公里,到今日的44个国家
  挑战:被海盗攻击、沦为人质;困在沼泽中,长达一周没有食物
  影响:摩洛哥人、阿拉伯世界中最伟大的旅行家;著作《伊本,巴图塔游记》,于19世纪被西欧学术界重新发现,成为研究14世纪各国人文、历史的重要著作
  
  利学壮游
  达尔文(CharlesDarwin)/1809-1882
  路线:乘坐“小猎犬号”绕行南美,到达纽、澳,并绕行南非洲,回到英国;5年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陆地探险
  挑战:严重晕船,高烧以及被莫名疾病所苦,卧床长达1个月
  影响:小猎犬号航行期间所搜集之化石和物种样本,是奠定达尔文日后演化论的重要支柱
  
  革命壮游
  切·格瓦拉(CheGuevara)/1928-1967
  路线:旅行9个月,经智利、秘鲁、亚马逊河流域及哥伦比亚等地
  挑战:摩托车故障、旅费用尽
  影响:成为古巴革命领导,有“红色罗宾汉”之称;历史学家相信,他在旅行中所见到的贫穷、疾病、剥削,是影响他日后政治和社会思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