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1期

21世纪的世界语:PPT

作者:黎加厚




  今天,你去问问大学周围的师生,你会用PPT吗?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人们都不屑一顾,现在都啥年代了,谁还不会PPT呢?
  世界著名的幻灯片共享网站(http://www.slideshare.net/)上面的一份资料介绍说,目前世界上,每天至少有3亿人在看Power Point(以下简称PPT)。我们无须追究这个说法的数据是否准确,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周围,PPT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的信息技术工具。从顶尖级国际学术会议,到基层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从决定上千万元投资项目的论证报告,到决定命运的5分钟求职演说PPT,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PPT是否设计精彩,已经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工作、事业与人生。
  美国社会科学家Rich Moran指出,PPT是21世纪新的世界语,比尔·盖茨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他创造了人类社会交流的世界语PPT。
  过去,我上课或者作报告都要使用PPT,但是,一般都只使用了PPT的“打开文件、打字、设置属性、保存、播放演示”等几种初步的功能。自从今年知道了全球最大的幻灯片共享网站www.slideshare.net,我才发现,其实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不会做PPT。
  PPT的设计和讲演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够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PPT? 下面是我总结出的七项基本原则:
  
  一、整体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PPT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思想和信息的媒体工具,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不
  能本末倒置,把PPT的设计看得比内容和受众更重要。教师设计教学,首先要关注你的学生,关注你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设计和使用PPT,目的是利用PPT来促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PPT可实现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辅助工具,以支持讲演者的讲授;第二个功能是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媒体或读物,传递讲演者的思想或教学信息,供学习者阅读学习。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PPT是以第一种功能为主。
  常见误区:许多讲演者仅仅把PPT当做发言稿来撰写,使用PPT替代发言稿,没有充分发挥PPT在报告讲授过程中的视觉辅助作用。这导致听众往往努力去阅读屏幕PPT上面的文字发言稿,干扰和分散了听众对讲演者本人发言的注意。
  设计原则:
  * 讲演者整体设计自己的讲授,注意充分发挥PPT在讲演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避免用PPT替代发言稿的做法。在讲演中注意发挥PPT的以下辅助作用:
  * 辅助提示作用,PPT帮助讲演者组织思路,引导讲授线索,突出讲解重点,保障演讲有序进行;
  * 提供直观视觉感受和体验,利用PPT将真实世界的图像展示在受众之前,将抽象的或默会的理念转化成可视化图像给听众;
  * 丰富讲述事实和内容,利用PPT作为多媒体平台,组织丰富的视觉听觉材料,讲述丰富动人的故事,或者列举大量的实证资料;
  * 发挥分析论证作用,在学术性或专项论证会议的报告中,讲演者为了分析某事物或项目的运作系统或内部关系、发展趋势,利用PPT提供分析的图表和充足的资料;
  * 激发情绪和气氛,通过色彩、动画、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使受众与讲演者之间产生情感互动,煽动情绪高潮,制造课堂或会场的气氛。
  
  二、简洁即美
  
  Power Point的英文原意是“重点”“要点”的意思,就是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将你的发言重点以及相关的辅助资料呈现在屏幕上,让听众能够看到你的发言要点。PPT只是辅助你的讲话,而不是替代你的发言。所以,PPT的设计要简洁、突出重点,让观众能够清楚阅览。
  常见误区:讲演者在PPT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或者字体的颜色与背景的颜色混为一体,或者塞满了各种图表与曲线,课堂上的听众看起来十分费力;有时候讲演者看着屏幕读PPT讲稿,讲课变成了照本宣科,让人昏昏欲睡……
  设计原则:
  * 每一张幻灯片突出一个主题;
  * 只写发言要点,将发言要点精炼出关键词,不要把PPT当成Word文件,幻灯片上只出现关键性的词语或短句,而不是你要说的每句话。如果把你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上,那就不需要你讲了,因为受众扫视屏幕文字的速度比你大声照读文字的速度快得多。
  * 应该尽量字少图多,详细的内容可以写在备注里面,或者另外使用word文稿提供辅助学习的讲义和阅读资料;
  * 用好备注栏,如果你希望为听众提供更多的文字资料,可以将有关的文字资料放在PPT的备注中,一方面可以作为发言者讲话的提示,另一方面可以制作阅读材料提供给听众学习。听众在课后可能需要复习资料,没有到现场的人没准也想了解相关的内容,带有备注的PPT就像简易讲义一样非常有用。
  
  三、换位思考
  
  不要习惯于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PPT,要知道PPT是给听众看的,听众就是上帝,你的PPT永远是为听众服务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换位从听众的角度思考如何设计PPT。
  常见误区:讲演者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面设计PPT,无论字体大小、色彩、图片细节都看得十分清楚,但是到了会场,投影器将PPT射到墙上或屏幕上,坐在后面的听众却感觉是一头雾水。要记住,听众不是坐在办公桌边看你的PPT。
  设计原则:
  * 幻灯片上面的字体要大,保证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屏幕上面的最小的字体;
  * 字体和屏幕背景的色彩要对比反差鲜明,如白底黑字、蓝底白字,你可以留意一下高速公路上的路标是如何设计的,怎样才能够保证汽车驾驶员在高速行驶的远处都能够看清楚标牌上面的文字;
  * 每一页幻灯片上面的文字不要超过5行,最好三行以下,字体大小和文字的行数究竟多少合适,文字与背景的反差是否清晰,你利用一次上课的机会,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看看,再到教室左右两边看看,心里就有数了。设计幻灯片时,一定要照顾到后排和左右两边的同学是否能够清晰的看到PPT的内容。
  
  四、结构一致性
  
  学习与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的过程,配合讲演的PPT也应当是突出讲演主题、清晰表达教学内容,辅助学习者认知,逻辑层次得当,只有当无关的材料(词语、画面和声音)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才学得更好。
  常见误区:教师在PPT上面堆积过多的内容元素(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等),干扰了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和记忆;屏幕版式排列杂乱,前后幻灯片之间的内容联系缺乏逻辑顺序,使听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设计原则:
  * 整体设计PPT的内容分布排列,报告与发言要有清晰、简明的逻辑主线,可以采用“递进”或“并列”两类逻辑关系组织内容;
  * 整套幻灯片的格式应该一致,包括颜色、字体、背景等。要清晰地表达出讲话论点的层次性,通过PPT每页的不同层次的“标题”,包括字体逐层变小、逐层缩进;同级的字体和大小、颜色一致,让观众一目了然整个PPT的逻辑关系(但最好不要超过3层纵深)。
  * 注意设计好开头和结尾的幻灯片,因为人们对一场报告的开头和结尾记忆最深,开头要设计醒目的标题和署名,告诉观众你是谁,你准备谈什么内容;每个章节之间的过渡,可以插入一个空白幻灯片或章节标题幻灯片,给听众一个段落感;结束的幻灯片最好有一张结论性的幻灯片,让听众回顾总结报告的主要精髓,也是你希望他们离开会场时能记住的信息,最后一张幻灯片要有讲演者或制作单位的署名和联系方法,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