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化蛹成蝶

作者:翟 杰




  蝴蝶要想真正地在花丛中飞舞,它必须经历破蛹而出那一刻的生死考验。尽管这过程艰难残酷,但是生命的张力与美丽就在升腾飞舞的那一刻尽显。
  
  一、命运
  
  1994年的冬天,冷得出奇。
  那天,做教师的父亲骑车去走亲戚,路上遭遇车祸,一去再也没回来……
  母亲整天以泪洗面,我们娘俩开始相依为命,默默承受着这巨大的悲痛。
  母亲不识字,在好心人的努力争取下,我接了父亲的班。从那时起,教育战线上有了我一席之地。但是,为了照顾还在上学的我,组织上并没有马上给我安排工作岗位,而是为我保留教师编制,让我继续读书。
  父亲的突然辞世,使本来就调皮的我很快失去了约束。转眼到了中考,成绩下来,最终没能达到最低分数线。在母亲托关系交了高价学费后,我成了一名高中生。
  我的三年高中生活简直就是对光阴的亵渎。在高三即将结束的时候,母亲打听到有一个教师计算机培训班,便又去找熟人,这样,高中没毕业,我就去参加了电脑培训班。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电脑,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但我还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以开小卖铺为生的母亲,硬是从牙缝里挤出7000块钱,为我买了台电脑。
  我没日没夜地学习计算机操作,研究Flash动画,琢磨VB编程,有时候为了买到一本电脑书,竟然跑到百里之外的城市。
  
  二、坎坷
  
  时间过得很快,新学期近在眼前。
  在教委的协调下,我被安排到就读过的那所中学里工作,曾经的老师一下子成了自己的同事。
  我的教育生涯,也从此开始……
  只想也只会教计算机的我,却只能从事后勤工作。我在一间由厕所改造成的“办公室”里,一边油印试卷,一边看电脑书。在此期间,我还学会了查电接线、修花剪草、换砖补瓦……
  当时的我总感觉低人一等,总盼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走进教室。说实话,那时上讲台,更多的是源自虚荣心的驱动。
  我羡慕可以站在课堂里的同事,而他们,则整天抱怨学校给自己安排的课太多。为什么有课可上还要怨声载道呢?我很不理解。
  记得有一次,教计算机的老师有事要出去,让我替他上节课。我欣喜若狂,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授课。
  校长把我叫过去,我心中立刻燃起了一丝希望:可能是听到了学生的好评,校长改变了主意,同意让我教课——可实际上在等着我的,是一番毫无新意的思想工作,我很快从美梦中醒来。
  好心的同事提醒我: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猛然间开了窍。可一次次的“争取”,换来的却是领导一次次打着官腔的“看看再说”。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哭着跟母亲说:“妈,我不想干了!”
  母亲惊讶地问我原因,我一股脑儿地把委屈全倒了出来。母亲听后没有说话,只是叹气。是啊,她有什么办法呢?
  我背着母亲,向领导递交了辞职信。不知怎么的,这件事被母亲知道了,她哭着对我说:“杰啊,你的这个工作,可是你爸爸拿命换来的啊……”
  “你的工作是爸爸拿命换来的!”这句话像一个烙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只是在为自己工作。我发誓,绝不让母亲再说这样伤心的话。
  于是,我重新拾起被自己扔掉的工具,走向了花圃。
  
  三、成长
  
  一天,校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教委打来的。
  校长对我说:“一个小学里教计算机的老师出了点事,教委要你去教计算机。”天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就要上讲台了吗?
  依靠扎实的电脑基础,我毫不费劲地担起了小学计算机教学任务。
  这样过了半年。那位教计算机的老师又回到了学校,我只得把位置“让出来”,改教数学。
  只有高中学历且没有上过师范的我,对教学方法一无所知,只能靠着自身的理解结合对小学课堂的回忆,给学生灌输知识。中午补课,下午辅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在街道统考中竟然获得了第二名,不少人对我投来惊异的目光。
  又是一年春来到。学校紧缺语文老师,而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改行;因为校长是我舅舅,他便拿我“开刀”,于是,在教了一年数学后,我又被迫拿起了语文课本。
  不久,校长调动,舅舅走了,新校长是我当年的小学语文老师。
  就在那一年,我开始接触新课程,我知道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还知道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对小学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一边翻阅身边的语文杂志,一边凭借已有的电脑知识,在教育在线、人教、成长、和风等十几个论坛之间来回穿梭,不知疲倦地看帖、回帖、发帖,从而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同行。我呼吸着网络世界里的新鲜空气,几近痴迷。
  在老师的引领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先后获得了书院街道、曲阜市以及济宁地区优质课一等奖,自己也逐渐进入了上级领导的视野。
  2005年12月,市里开展“新课堂教学研讨会”,于永正、靳家彦等小学语文泰斗被邀执教示范课,我有幸和名师同台。课后,于老师拉着我的手说:“翟杰,你很有潜力,记住要多读书,多实践,多总结!”
  那年,我23岁。
  
  四、蜕变
  
  享受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看着他们日益进步,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我不禁思索起来:以后更长的日子里,我将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学生?难道还是现在拥有的这些?不!我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焕发更加亮丽的光彩,一定要让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深深地知道,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绝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于是,在一个个难忘的夜里,我开始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尼采、陶行知、胡适等中外教育名家,阅读《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情趣论》《语文教学美学论》《语文教育文化学》等语文专业书籍。可想而知,让一个高中都还没毕业的人来读这些专业著作,是多么头疼的一件事,用蚂蚁啃骨头来形容我当时的感觉,一点不为过。读懂的少,读不明白的多,没关系,能懂多少是多少!坚持,坚持!在眼睛发酸脑袋发胀,将要放弃时,我总是勉励自己,蜕变是痛苦的,痛苦之后是新生……于是,拍拍头,继续啃。
  事实证明,每每读完一部发人深省的著作后,我的灵魂都会经历一次特殊的洗礼,我的语文课堂也会有所变化。在短短几年里,我的阅读量达到三百多万字,写下了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那段时间,十几种刊物先后发表了我几十篇教学设计和教育案例,当我把印有自己名字的杂志交给母亲时,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不识字的母亲,竟拿着那本杂志翻了整整一个下午。
  2006年5月,我代表曲阜市参加济宁地区的优质课大赛,在和八十多位参赛老师的激烈角逐中,我凭借一节《古诗两首》,荣获地区一等奖第一名,之后又被推荐到省里参加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古诗两首》不仅感动了学生,也打动了当地一位既漂亮又善良的姑娘。经过半年多的接触,她成了我的新娘。
  随后,我被任命为学校教导主任,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那年,我25岁。
  
  五、化蛹
  
  2007年暑假期间,接到上级通知,让我代表山东省参加中央教科所在重庆举行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大赛。
  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像中了举的范进。要知道,能参加国家级的赛课,那是一种怎样的荣誉啊!
  很快,我冷静了下来。
  由于是自选课题,我计划执教《梅花魂》一课。从黑夜到凌晨再到黑夜,整个假期,我几乎都是在自己书房里度过的。自言自语,自问自答,我对设计好的教案一遍又一遍地揣摩,尽最大努力预设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墙壁上写满了板书,窗户上贴满了教案。磨课的过程,让我越发深刻地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课上得很成功,受到了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被评为一等奖。
  今年,我作为唯一的一个教师代表,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前不久,市长、局长一行十余人来校听我讲课,领导的殷殷嘱托,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朝气蓬勃的校园,净化着我曾经懵懂的灵魂;言语纷纷的课堂,升华着我为人师者的情操。
  今年,我26岁。
  一只小小的青虫,如何才能越过又宽又大、水流湍急的河呢?没有外来的帮助,难道飞过去吗?对!答案就是飞过去,等自己成为一只蝴蝶,有了一对翅膀,飞过去……
  我愿化作那只美丽的蝴蝶。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书院街道旧县小学邮编:273100插图:姚腊远)
  责编:向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