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二十年后的道歉

作者:吕 麦




  他“旗下”的55名学生,33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考进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牌大学;他让一个极度厌恶数学、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考入北大;他将“打遍全校无敌手”的学生,转变成优秀班干部;他总是放大学生的优点,淡化缺点…… 他被学生称为“神奇教师”“心灵导师”。他就是人大附中的数学老师,高三年级的班主任——王金战。可是,这么一位优秀、神奇的老师,却在一次学生会上,含着眼泪向学生们道歉,你相信吗?
  1978年,16岁的王金战从农村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沂水中学,开始带他的第一批学生。虽然,这批学生大部分年龄比他还大,但每个人都非常尊重、信任这个“小老师”。他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去教好他们,让他们有一个美丽的人生和美好的未来。就这样,在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他一步一步进入教师的角色……
  2005年的“五一”节,他的第一届学生邀请他参加同学会。他当即从北京前往山东。因辗转调动,20年来,他从未再见过他们;他想念他们。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年全班六十多个学生,这次同学会竟然聚集了五十多个。
  五十多个学生排着队,一个一个与他握手,并让他叫出他们的名字。当他准确地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时,学生们都激动得哭了,说:老师,毕业都20年了,同学的名字我们有的都忘记了,没想到您还能记得!
  可是,看着眼前的他们,王金战心里却很沉重。生活的艰辛、磨难,岁月的沧桑痕迹,明显地烙在学生们的脸上、手上。尤其是一些女生,不过四十出头,看上去竟像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他突然觉得很心酸,很对不起他们,便将事先准备的开场白,全部换成了道歉。他说:“今天来到你们面前,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20年前的我,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一味注重成绩,而不关心你们的其他方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对你们是一种伤害。如果现在,我再来教你们,我相信,你们每一个同学,都会比现在生活得更好,比现在有出息得多。现在,我在你们面前感到非常惭愧。我现在能够弥补的,就是你们的孩子将来上大学也好,工作也好,你们一定要找我。如果你们能让我为你们的孩子做点什么的话,我一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我这样做,不是为了你们,而是为了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
  我为这位老师的话流下了热泪。
  (周文燕摘自2008年7月15日《扬子晚报》)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