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关于一本书的真实故事

作者:张丽钧




  新近结识一位上海朋友,交换名片后,他叫起来:“我知道你,你写过许多感人的文章!”之后,就像老相识一样,我们撇下满室的嘈杂,神聊开了。
  他说:“我特别盼着能认识一个作家,好把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这下好了,上帝把你送了来!”
  就这样,他迫不及待地讲述起来——
  我的家在浙江金华农村,我的高中是在一所镇中读的。1984年我参加高考,结果,我们班就考上了我一个人。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班里的同学们凑钱请我吃了一顿饭,我非常感动,当即对大家表示:“我到了杭州后,你们谁需要我帮什么忙,尽管开口!”当时,一个叫李贺的男生就说了:“杭州是个大城市,那里书店一定很多,书也一定很多。如果你看到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这本书,请你帮我买一本,我收到书后,会把书钱和邮费一起给你寄过去的。”
  到了杭州之后,我便开始挨个逛书店,寻找那本《我的生活》,结果非常失望,哪个书店里都没有这本书卖。我到学校的图书馆查找这本书,很快就查到了!我向管理员借了它,看到它的定价是一元六角。当时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很卑鄙的想法:如果我把这本书弄“丢”了呢?那自然是要按原价三倍赔偿的,那就是四元八角吧,这个数目还是可以承受的。我于是拿定主意要把这本书弄“丢”了。
  在给我的同学李贺寄这本书前,我决定先把它看上一遍,也好让那四元八角钱花得更值。没想到,一读之下,我竟入了迷!那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名叫海伦·凯勒的非凡女子深深震撼了我!在她伟大的心灵面前,我为自己想要弄“丢”这本书的卑鄙想法羞愧不已。我想,幸亏我在寄出这本书前先阅读了它,否则,我很可能为自己的人生铸成大错。
  我给李贺写了信,告诉他,他要的那本书暂时还没有买到,但我不会放弃寻找,希望他耐心等待。
  整整八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苦苦寻找那本《我的生活》。
  不管是在杭州还是到外地出差,一进书店的门,我立刻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我的生活》。但是,我每次都失望而归。后来,我工作频繁调动,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变故,我那份寻找的心渐渐地淡了,跟李贺也渐渐失去了联系。
  去年春天,我调到上海工作。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我在闵行区的一个小书店前等人,宿命般地,被阵阵寒风驱赶进了书店,随便瞄了一眼书架上的图书,突然就发现了那本《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我忍不住惊喜地叫了起来!我一下买了三本!——我要把两本寄给李贺,一本留给自己。
  辗转打听到了李贺的地址,把那两本书寄了过去。我在写给李贺的信中说:所寄的两本书,一本是为履行当年的承诺,另一本则是为了安抚我因践诺太迟而愧疚不安的心!
  李贺收到书后打来了电话,喊出我的名字之后却没了动静,半天,我才搞清楚,原来他哭了。他说,他现在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书,妻子刚刚去世,孩子正读高三。他还说,他原以为他可以不要这本书了,以为它不过是自己少年时期一个不值得挂怀的梦,但是,22年后的今天,当他收到它,读到它,居然像个孩子一样,激动得要命!他会把其中的一本书放在床头,另一本书放在班里,他相信,这本《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会让他和他的学生们天天都生活在爱与勇气当中!
  朋友的故事讲完了。静默中,才恍然惊觉,原来,满室的耳朵都在贪婪地谛听……
  (刘晓梅摘自《求学·理科版》2008年第5期)
  ■责编:唐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