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书房

作者:查一路




  我见过最阔气的书房,大概要算李敖的了。书房面积有198平方米,数万册图书,藏书最多时达七八万册,装饰得富丽堂皇。其花哨的风格跟先生本人类似。不过,我认为他是个富人,书房就是证据。
  在书房里读书,我感觉犹如在马厩里遛马。但是,当下有钱人搬新居,装饰书房成为一种时尚。
  我有幸见识了几个书房。书房的主人,学问当然无法与李敖相比,但书房的奢华与李敖书房有一拼。以我的阅读经验,普通人一生能读一千册图书,就算个书虫了。
  公认周作人读书很多,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据说,当年南下,国家特批一节火车车厢给他运书。不过像周这样破万卷书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所以私下揣测,富人装饰书房,书房反过来装饰主人的财富与品位。
  最近,在我表姐夫的书房,竟然看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羊皮书封,烫金大字。老实说,这两部书我在读研时也没啃下来。尤其里面的长句,犹如冰冷的长蛇,令人望而生畏。我这位亲戚是位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前瓦匠,后来因承包工程而有了过亿身家。主人走过来,尴尬地笑笑,说现在都兴“儒商”,“你看看我这书房”。“附庸”的毕竟是“风雅”,这没什么过错。
  可是,我表姐后来告诉我,这位表姐夫喝醉了酒,就摸着书房里的书流泪。这话让我震惊,我觉得他有点矫情,是不是做给孩子们看的?表姐说不是,说他常常摸着书的封面不打开,边哭边说,打开也没用啊,这就是一扇扇门,朝他是关闭的,一辈子都不知道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痛苦就痛苦在这里。
  是的,富人可以拥有宽大华丽的书房,但却品尝不到阅读的快感。而阅读的快感,是生活最美好的赏赐。这种感觉许多人没法体验。如果一个人被关在书的门外想进而不能进,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是真正的读书人忽略了某些人的这种痛苦。
  我也有另一番经历。我曾经一边带襁褓中的儿子,一边读书。在被烘烤的尿布散发的强烈气息中,我读完了函授研究生课程,一块块尿布也成了火灾过后的幸存物。现在,我有了书房,对于阅读的饥饿感反倒没有以前强烈。书房培养的是优雅,而非对知识的饥饿感。太安逸和从容了,人会将一部分注意力分散到舒适感上面去。
  吾室虽陋,但能将一批大师关在门内。那些书脊上的名字,将我的每个夜晚照亮,心灵变得生动而富有。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简陋的书架上,此时,我的幸福犹如岛屿浮出水面,接受浪花温柔的拍打。
  我常常背着手,在书架前走来走去,此刻我又觉得自己像黑心的矿主,对地下煤层有一种近乎疯狂欲望的攫取。看一看,摸一摸,亲密而友好,将取之必先予之。今晚就是你了,宠幸的要么是茨威格,要么是海德格尔,要么是韦伯,要么是蒙田……
  书拿到手里,于厕上看,于枕边读,唯一不自在的就是在书房正襟危坐。相信这种感觉其他人也有。听说,现在李敖把书房卖了,书也随之寄人篱下,卖书房所得的钱大都做了善款——这也算一种归宿。
   (刘可荣摘自2008年3月31日《城市快报》)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