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只为一个学生订规矩

作者:周 毅




  一位校长随团访问加拿大。在参观当地一所小学时,看到一间教室的门上写着这么一句话:“本班禁止把花生带入教室。”大家觉得很奇怪,纷纷猜测:是不是孩子们把花生米当做粉笔头,上课的时候相互打闹?是不是孩子们上课吃花生米,影响老师正常讲课?当地的小学校长给大家揭开迷底。原来,这个班上有一个孩子对花生米有过敏反应,别说吃,就是看到都会感到不适。为保护这个孩子,学校特意制定这条纪律。即使其他班级的同学也不允许违规。其实,孩子们很自由散漫,可以吃爆米花,但没有一个同学会带花生进教室。
  在走访过程中,大家又发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个班的老师在上课时,耳朵上挂着耳机和话筒。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也不少,有些老师讲课时,嗓子哑了,为让学生听好课,往往戴话筒上课。
  可问题是:并非老师上每个班的课都戴它,只是在一个班上课的老师都戴。大家纷纷揣度:是否这个班学生调皮,爱讲话,课难上,老师只好以此提高嗓门?也可能该班窗外噪音大,老师不得已而为之?
  后来,学校方面解释缘由:这个班有一个孩子听力不佳,只有佩戴特殊的耳机才能听清楚。这不是一般的助听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说话者也须戴上它,双方才能形成“互动”。学校专门拨出一笔钱,为每位到该班上课的老师配备这种耳机和话筒。
  这不能不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更多地是“面向全体”,其实,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比单调、生硬的言传更见成效。
  (老北摘自《爱你》2008年第5期)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