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中小学教师招聘“水涨船高”

作者:王冬梅




  专科、本科生能分别胜任小学、中学老师职位,然而,公办中小学在招聘教师时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小学招聘教师非本科文凭不取,而不少中学则往往要求应聘者有研究生文凭。
  
  1.中小学教师招聘门槛越来越高
  
  按相关规定,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可分别胜任小学、中学教师职位,然而,公办中小学在招聘教师时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或者明示或者虽未明示,但实际上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本科文凭,要求中学教师具有研究生文凭。“一些普通的不知名的中学,甚至一些县的中学都要求招硕士生”,—位今年即将毕业的师范学校的本科生如此说。公办中小学招聘高学历老师成为一种趋势。
  也许有人认为,对教师的高学历要求只是一些大城市中学招聘中的要求。其实不然。江苏省苏北某县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公告中,明确规定报考的必要条件为: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应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取得高中或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而在山东省淄博市2008年的中学教师招聘中则明示,面向全国招聘硕士研究生。
  更有甚者,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的2008应届毕业生首场教师专场招聘会上,前来招聘的幼儿园全部要求“本科”,而中学则水涨船高,大多要求“硕士”。而河东区一家幼儿园的“招聘条件”更是“高得离谱”:“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必备条件: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国家二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但两小时之内,他们就收到了三十多份简历。
  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办中小学招聘,条件更是“苛刻”。
  2008年初北京市朝阳区面向全国招聘10名优秀中小学校长、30名优秀教师。其优秀教师招聘条件中,学历趋向“研究生”,职称趋向高级教师,荣誉趋向省市级别,硬指标为:获得过特级教师称号或近三年被评选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及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是在职教师等等。而要想应聘北京中小学校长,则需要更“厉害”的硬指标,包括:本人在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或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在本地区示范(重点)校担任校长三年以上……
  而在上海,许多小学和幼儿园也提出了必须有本科文凭的教师招聘要求,大专学历的应聘者基本上被拒之门外。一些学校不仅有大学本科文凭的要求,比如,早在2003年一师附小的招聘中,英语教师岗位还要求有大学英语六级水平和口译证书。甚至在幼儿园方面,上海郊区——南汇区的幼儿园招聘负责人也强调,学历必须是本科或以上。至于初中和高中学校,本科学历是应聘者最基本的条件,学校最中意的是获得“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的人才。
  人们不禁感慨,如今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了。一些知名中学招聘硕士研究生达到了几百挑一的“残酷”程度,而且,不仅学历要求高,还得“系出名门”——来自国家重点大学,甚至连当初是不是毕业于市重点高中也有讲究。另外,如果教主课,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应届大专、本科师范生和“半路出家”的非师范生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2.师范生能否当老师是个问题
  
  从讲台下到讲台上,短短的几十厘米,很多人跨出这一步可能连1秒钟都不要。然而,现在要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能够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却要经历几千个日夜的学习和经受住百十万就业大军的竞争。2005年开始,师范生取消了“包分配”,一律通过市场自主择业,标志着“师范生基本不愁工作”的历史结束,加上随着高校扩招师范类毕业生的陆续毕业以及公办中小学统一公开招考的全面推开,他们开始了激烈的就业竞争之旅,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据调查,辽宁省的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鞍山师范学院4所院校,2006年毕业生总数为5088人,但到毕业时就业率仅为一成多,近九成不能实现专业就业。2007年辽宁省共有师范类毕业生1.27万人,其中协议就业率为31.5%,到县以下就业的师范类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总数的近12%。而2008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度则更大,全省师范类毕业生预计超过1.5万人,比2007年增加近3000人。“省内公办学校教师岗位基本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各类中小学、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新增岗位锐减,2008年师范类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铸表示。
  在这个背景下,师范类毕业生要么到环境较为艰苦的乡镇中学甚至是山村小学任教,要么到民办学校、培训机构任教,要么只能转行从事非教育职业,且很多人必须选择转行。但是转行并非易事。据了解,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非常明显的“专门人才培养”的倾向,这使得师范类毕业生往往“博而不专,泛而不精”。如果他们从事非教师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无一技之长”。这种知识构成和能力储备,增加了他们转行的难度。而对于一些细分的专业学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来说,转行更难。上海某师范学校数学本科专业的小文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专业就业形势不好,外地的学校,去年之前还能去县一级公办学校,但今年就比较难了,而且往往那些乡镇、县都更愿意要本地生源的学生。上海市区的学校基本进不去,他们都要求本地户籍,要求研究生。而上海的培训机构,甚至上海郊区的民办学校的招收条件也越来越高,他们更希望用有经验的教师,我们要进去很难。而且转行也难,语文、英语等文科学生的选择余地多一些,我们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学了四年数学,当老师是唯一的出路,可是现在这个出路也有问题了,我们连试试的机会都没有。到目前为此,班里36个同学,现在基本都没有找到工作,真不知怎么办好。”
  专科和本科师范生就业举步维艰。对此,教育部门有关专家分析,除了扩招和大量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师范市场,加剧了师范生就业的难度外,现在公办中小学的招聘高门槛更是让师范生就业“雪上加霜”。很多中小学的校长表示:“现在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可以让我们随便挑,对新进教师的学历要求自然水涨船高。”然而,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高学历者一定适合当小学老师吗?
  
  3.高学历者未必是合适的
  
  虽然公办中小学在招聘教师时学历门槛抬高了,但高学历未必就是高素质,高学历教师未必适合中小学教育。
  上海市某名牌高中去年从大学里招收了3名硕士毕业生担任物理教师,然而,这3位老师一直不能进入角色,总觉得中学物理太简单,常常是50分钟的教学内容,5分钟就宣告收兵,师生之间也很少沟通交流。一学期结束,家长纷纷要求换人。重庆某著名中学也曾遭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部分家长联名致函校方要求更换硕士、博士老师已经不是新闻了,仅在重庆的巴蜀、南开等一些著名中学前几年就发生了多起类似的事件。
  事实上,学历与职业态度不成正比。四川成都《成华区教育局2005年度教师心理健康测评报告》显示,在参加测试的教师中,有159人为高中学历,1959人拥有大学学历,测试结果却很有趣:大学学历教师的学历虽然较高,但做事的恒心、责任心、工作独立性以及自律等方面均不及高中学历教师。
  同时,很多时候高学历和教师的高水平也不成正比。去年硕士毕业去中学教历史的小赵无奈地说:“4年前本科毕业时本来就要做中学老师的,为了圆高校教师梦转了一圈,结果又转了回来,现在没有什么优越感,反而很惶恐。我自己是学师范出身,最明白对于中学教育,教学是关键。我的同学这3年间已成长起来了,而我呢,徒有些读研究生学来的知识,但是根本用不上,在教师堆里我还是新手,课堂掌控、语言艺术、知识点都要一步一步追赶他们。”这话可能会让每一个进入中学任教的高学历者产生共鸣。高学历者赴中学教学都得去除表面的学历光环,从零开始。因为在中小学当老师,学历有多高、是否名牌大学毕业都不重要,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认可才最重要。
  但从零开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好的结果,人们普遍认为,学历高的老师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学生(这个好专指成绩);反过来,学历相对低一点,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一定就教不过高学历的老师。
  例如,对当前众多博士当中学老师,有人就颇有微词:“博士是应该研究学问的,但不是说博士就一定不能教书,事实上大学的博士都是肩负着教学和科研两重重担的,或者说,是教与学相得益彰的。但他们的岗位不应该是在中学的讲台上,而是应该在大学的研究机构里。因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中学是基础教育,与博士的研究挂不上号,他没有在课堂上搞什么研究,他做的是其他中学老师一样的‘活儿’。正因为他做的是其他中学老师每天都在做的应试升学的‘活儿’,所以,他一点也体现不出博士搞研究的强项,还可能正好是他的弱项。用人要扬长避短,而博士教中学却是扬短避长,因此,多招几个高学历的教师,并不能表示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就提高了。”
  一些中学校长经过实际操作也认为,高学历者确实并不都适合当老师。“在招聘中,我们发现有些博士自身的科研能力、业务素质很强,但他在试讲过程中,没有找到在课堂上当老师的感觉。一些试讲的博士给中学生上课时,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像跟成年人讲话,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讲授的对象;还有一些博士,备课非常充分,但表达能力不强,一些课程大纲里的知识点,只是自己心里明白,但说不出来。”
  因此,在高学历“潜规则”背景下,一些中学的校长虽然认同教师学历“水涨船高”,但也表示并不是唯学历用人,如果能力不行,硕士博士同样没有机会,“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能胜任就是好老师,不要简单贴标签来认人。”前不久,某中学在招聘语文老师时,吸引了多名研究生,但校方在接收简历时就回绝了大部分研究生,因为,“他们所学专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我们之前在招聘历史老师时曾多给一些人机会,但是硕士试讲后,结果不尽如人意,大部分不懂如何教授中学层面的知识,如何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有个名校的硕士在讲完后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坦言自己肯定上不了。”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位某师范大学的优秀本科生。
  4月上旬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座谈会上,不少名牌中学校长在发言中就认为,教师的情商应比智商更重要,教师素质的要求应该是多方面的。
  (摘自2008年4月29日《组织人事报》插图:刘超俊)
  ■责编:熊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