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给希尔弗斯坦三分钟

作者:杨 樾




  站在沙发旁边,拿起那一套希尔弗斯坦漫画中最薄的一本,它的名字叫《爱心树》,只是想随手翻翻,三分钟后,我已经把这本书看完了,很完整的,一字不漏地看完了。有些许伤感,有些许温暖。
  该如何与他人分享这瞬间到达的感动,我想了很久。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繁复的世界中探寻简捷,或是在芜杂的心灵中激发真诚,但当一份真实的简捷和诚恳摆在我们面前时,竟然有些手足无措。但我愿意试着开始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分享吧。
  谢尔·希尔弗斯坦,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他是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还是一名乡村歌手。但他最主要的身份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他的画作是如此的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没有任何背景,整页大片的空白,总会让读者觉得其实我也可以画。我看的是傅惟慈先生的译本,那文字一如图画的简单,但是简单里包含了太多日常不易感知的幽默、恬淡、讽刺或是伤感。
  希尔弗斯坦的书本来都是画给小朋友看的,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看了,会觉得那些三分钟就可以读完的绘本就像一瓶漂白剂,让心漂去一些斑斑点点。成年人的世界本就不可爱,中国人又都太聪明,所以看了希尔弗斯坦,不免会有些惭愧。
  让我们来看一下《爱心树》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常常爬上树,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很爱这棵树,大树很快乐……
  在这个故事里,小男孩是大树的玩伴,他爬树、摘树叶、吃苹果,在树荫下乘凉,在树干上荡秋千。男孩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可是,男孩渐渐长大,他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与大树一起玩耍。男孩长大后,希望获得金钱,大树便把苹果给了他;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树把树枝给他造房;男孩对生活不满意,希望出去远航,大树把树干给他造船。许多年过去,男孩已经变成垂暮的老人,疲倦地回到大树的身边。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只是让男孩坐在自己的树墩上好好休息……
  我看着这本书,那三分钟之后,开始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给希尔弗斯坦三分钟,让自己简单片刻。
  (吴银萍荐自2007年11月7日《济南时报》)
  ■责编:蔡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