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使命与责任

作者:一 止




  耶酥基督在召唤盐吏马太做他的门徒的时候,他其余的门徒不解地问:“主为什么要召唤一个罪人来传神的道呢?”耶酥这样回答道:“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或许在基督的心里,感化一个罪人远比度一个义人要有意义得多。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转化一个后进生比仅仅关注那些优等生更有意义和价值呢?是不是也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呢?
  这也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他同时也是我高中时代短暂的代课教师,现在仍然是某中学的一个语文教师。他从教三十多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但他曾经这样对我说过:其实他教书生涯最快乐最自豪的一件事,并不是培养了多少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不是教育了多少社会的栋梁,因为这仅仅是尽自己教书的本分而已,在教书的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学生的成功大都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把当年全校闻名、哪个班都不敢接纳的一个差生主动请到自己班上来,并一直用耐心来激励和教育他,同时还发掘出了他擅长写作的天分,他后来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却成了一个有名气的作家,现在已经是南方一家著名报社的副主编了。”朋友说到这里,抑制不住一脸的兴奋,末了,他也不无遗憾地说,“可惜这样的事发生得太少了。”
  的确,对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来说,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都是同等重要的,后进生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劳动,也更能成为教师成功和自豪的辉煌经历。
  《“布娃娃”的三大战役》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教师因为一次“意外”而接手了全校最差——学习倒数第一,纪律倒数第一——的班级,而且被学生恶作剧地起上了“布娃娃”的外号,在调皮的学生面前,年轻的教师并没有退缩,而是智慧地运用了“外号大战”“烧饼大战”“贺卡大战”等“三大战役”,愣是把一群捣蛋鬼变成了学习的急先锋,最终实现了弱班变强班、差生变优生的目标,我们在佩服作者高超教学艺术的同时,是不是也有所领悟?
  《棱角学生》严格来说,讲述的并不是转化后进生的故事,非但如此,该学生反而是一名学习成绩出众、学习态度刻苦的“好”学生,那他缘何被归入“后进生”的行列中呢?原来此生生性活泼,又非常喜欢炫耀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上课经常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纠正”和“补充”,俨然一副“助教”的模样。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善于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对教师“讽刺”和“揶揄”一番,让教师下不了台。不消说,文章的作者对他又爱又恨,在一次次的教育无果后,干脆让学生“转正”,让他去给同学们上课;他也是“志得意满”的不客气地就走上讲台,但结果当然让大家不满意,因为“你所讲的除了你以外谁也不明白”——该生这才明白了教师教学的艰辛,于是变阻碍为合作,最后成了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
  《赞美如药》则是一篇颇为别出心裁的故事,面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并没有给予惩罚,而是让其他同学来讨论这个同学的优点和美德,在同学们真诚的赞美面前,那个学生终于点燃了向善的正气和改过的决心。看来,赞美的确如良药一般,有利于引导和教育学生。
  表现转化后进生成功的征文当然还有很多,不少都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让我们引用征文中的两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一句是《“布娃娃”的三大战役》里的话:越是调皮的学生可能越聪明;一句是《天使爱吃炸酱面》里的话:只要用心浇灌,铁树也能开花。
  责编:周正旺 (本文编号: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