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给穷人一点机会

作者:齐 夫




  与富人相比,我基本上是个穷人;与穷人相比,我又略多了几个闲钱。因为我也是从穷人过来的,特别能体会穷人的艰辛,所以,就想多少给身边的穷人帮衬一下。但我不是慈善家,我总是想通过给他们提供点劳动的机会来帮助他们。
  门口有一个下岗工人摆的擦鞋摊,一开始冷冷清清,没有生意,我就三天两头找他擦鞋,见人就称赞他的擦鞋技术,还动员老婆孩子也来照顾他的生意。慢慢的他的生意好起来了,一个月也能挣上六七百元,他很满意。一见到我,就感谢我帮他打开了局面,是“患难之交”,要免费帮我擦鞋,我当然不能让他白干,就又在他的鞋摊坐下了。
  我住的地方离一所大学很近,常能看到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上街卖花,如果生意好时就算了,要是看到她们手里的花没卖出多少,生意清淡,我就总是忍不住要买上两束,支援一下。明知道回家要被老婆骂,也只有厚着脸皮给她开玩笑:年轻时想浪漫没有钱,现在该好好补课了。
  街口的修自行车师傅老邓,是个残疾人,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患严重风湿病的妻子,不能干活,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儿子,正等着钱用。老实说,虽然他的修车技术并不怎么样,但我还是老找他修车,实在没有毛病了,就找他给车子保养一下,三天两头换个零件,几年下来,除了车大梁,几乎换了个遍。
  小区有个保安,是个孤儿,为人忠厚,帮业主干活很热情。每逢年节,别的保安都回家团聚了,他却没地方去,孤苦伶仃的,我曾请他来家吃年饭,他说啥也不肯来。我就想了个办法,除夕那天,打电话给他,说我有很多活请他来帮忙,他很爽快地来了。帮我打扫卫生,挪动家具,往地下室搬东西,干着干着就到饭点了,留他吃饭,他也就没怎么推辞地同意了。吃完饭,又给他封了小红包,大过节的他也不好拒绝,就扭扭捏捏地收下了。
  啰啰嗦嗦说了我做的这些小事,不是给自己表功,我也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对街头那些抱着行人大腿乞讨的孩子,我就很反感,能不给就不给钱,单位里一动员募捐,我也不那么积极,完成任务而已,并不想出色表现。因为我知道穷人除了需要钱外,还需要尊严,需要被肯定,而这只能通过劳动来实现,如果想帮他们的话,最好是不露痕迹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劳动的机会。
  (摘自2007年第716期《解放日报》 插图:姚腊远)
  责编:王海仔 (本文编号: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