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9期

学历之间隔着什么

作者:吉 安




  我的一个叫王战飞的同学,当年读中学的时候,常常被我们这群优等生嘲笑,不仅成绩远远落在我们后面,还时常在上课的时候成为大家醒脑的笑料。那时老师也都不屑理他,听他鼾声渐响,就一个粉笔头砸过去,他常瞥一眼老师,睡眼惺忪地嘟哝一句,干吗打扰人家睡觉啊?就又倒头睡去。他对师道尊严如此轻慢,除了带给我们一时的小喜乐,也会让我们私下里鄙视:考大学无望的他,再怎么折腾,估计将来也就是在底层混罢了。
  所以写毕业留言,好多骄傲的优等生都不屑找他;等到他借扩招之机才考取了一个三流大学的专科时,更是没多少人提起他。后来和我一样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本科读完后,又纷纷考取了一流大学的硕士,再然后便是赶上就业难的大潮,许多人胆怯,硬着头皮又去读博士。考不上的只好就业,东奔西跑。最后我们这群人里,有到海尔公司去的,大家都已是羡慕至极。
  半年后,无意中和那个去了海尔的同学相遇,竟很惊讶地得知,我们曾经集体嘲弄的王战飞,在同学去海尔之前,就已经升任海尔的区域经理了。而硕士毕业的他,恰好被分到王战飞的手下,而且,只能从业务员做起。我以为同学会觉得嫉恨且委屈,但他却是叹一口气,说:“现在我知道,专科与硕士之间,其实只隔着极微小的距离。”
  据说这家伙读大学时,也是那副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神情,学习平平。虽然任着学生会干部,但从来不像一般的同学那样,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而且这厮能上能下,学生会正混得如鱼得水时,突然辞了职,用自己学到的不多的经济学知识,在学校里开始实践,时赔时赚。不管赔赚,他都一笑置之,还说,只要我人在,怕什么呢?
  他的这种张狂,常被周围的人取笑为无知。所以大家毕业的时候,都对自己的学历进行定位,觉得和高学历的竞争也是徒劳,不如找份有把握的工作,安安稳稳地做下去。王战飞却不,他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学历,和一大帮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们,挤在一起应聘。有一天中午午睡起来,他睡眼惺忪地就去了海尔的应聘会场。身边的一大堆人,都是一副严肃紧张、西装革履的模样。唯独他,不仅没像别人一样,带厚厚的个人简历,而且神情放松,似乎他不是来参加一场竞争残酷的应聘,而是从容地散步路过此地,一时兴起,就来小坐。
  所以他进去的时候,连考官都很惊讶。当被问及来应聘什么职位时,王战飞闲谈似地反问考官,你们有什么职位呢?需要什么我就可以做什么。就是这样被考官称为“吊儿郎当”的模样,让他顺利通过了初试,且在接下来一连串的复试中,因从容自如而打动了考官,最终留在了海尔。考官说,他是所有来应聘的人中,唯一一个不把海尔当回事的。但正是如此,让考官觉得,这人在业务开拓上,必有无限的潜力和干劲。
  考官果然没有猜错,王战飞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开始做起,一路势不可当,三年后他便因出色的业绩,升为区域经理。当我们还在因就业压力而不得不准备考研时,王战飞连本科都没有读,就进了海尔。4年后,我们毕业,竞争依然残酷,但王战飞,却在我们一贫如洗的4年里,赚到了四十多万元。
  专科与硕士之间,原来只是小小的一步。
  (摘自《新东方网》)
  责编:王海仔
  (本文编号: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