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庐山赋

作者:李国强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①。数亿年间,因地壳演变而雄姿崛起;千百年来,以诗文盛赞而声名远播。
  一山飞峙,秀出东南;千古名山,绝代风华。北瞰万里长江,南濒千顷鄱湖。天造地设,鬼斧神工。雄奇秀丽,俊伟诡特。山多险峻,龙首伸出而悬空;壑起云烟,三叠飞腾而耀日。锦绣谷中仙游,天桥似接;如琴湖畔鸟鸣,花径相邀。水杉繁茂,松竹郁青。云雾茶香,石鸡味美,乃动植生存之名园,天人合一之妙境。东谷西谷②,牯岭为山中之城;桂庄柳庄③,太乙藏别墅之村。梦春翠夏,醉秋银冬。晨可往含鄱口观日,夜宜寻万松林揽月。避暑为清凉世界,登览为逍遥上方。
  山水为形,文化为魂。庐山乃山江湖襟带区,儒释道早融地。匡俗结庐,庐存而仙逝乎冥漠;大禹治水,水退而遗迹于紫霄。莲花峰下,董奉治病种杏;仙人洞内,吕岩学道求仙。
  千载群星灿烂。陶渊明采菊躬耕,作桃源记而传世;僧慧远植莲结社,创净土宗以开山。陆修静修心苦笋,辑道藏于简寂。李太白隐居屏叠,谁削青天金芙蓉。苏东坡身在此山,难识庐山真面目;周敦颐光风霁月,择濂溪以阐明道统。岳鹏举有志难伸,葬母亲于沙河镇。朱紫阳学贯天人,修书院以化育人才。李时珍采药锦绣谷,悬壶救世;徐霞客跻攀石门涧,评山品水。一时精英荟萃:胡适之大胆提出三古迹趋势之观点④,学界认同;李四光慧眼识得第四纪冰川之遗踪,自成一说。陈三立耆宿主持万松林癸酉之雅集,一门五杰⑤;胡先骕苦心创建第一个植物之园林,三老同心⑥。世纪交替,欧风美雨渐来;西人占地,传教经商纷至。中西文化,如山水相击,磨合交融。庐山吸纳天地灵气,引领时代潮流。跨越群山,中外瞩目。
  山敞胸怀,湖纳溪水。庐山集文化、宗教、政治于一身,开风气之先,取众山之长,获持续发展。古今五百多位诗人,四千余首诗歌,海宇流传;欧美十八个国家,一千多栋别墅,风格各异。六大宗教,数百座寺院教堂⑦,相生共荣。南唐李中主,创开先寺于鹤鸣峰下;元末朱洪武,败陈友谅于鄱阳湖北。周恩来三上庐山,促成合作抗日;马歇尔八进牯岭,调处国共争端。夏都美庐,见证沧桑;汉阳五老,笑傲风云。落花流水,蒋介石残兵南逃;云开日出,大月山红旗高展。毛泽东跃上葱茏,三次主持中央会议⑧;彭德怀忧心国运,万言上书蒙冤落难。林彪抢班夺权,庐山未见炸平;险峰历风沐雨,劲松蟠伸犹在。
  改革开放,助庐山走出山门;赣台洽谈,促江西崛起腾飞。申报世界文化景观成功,彰显庐山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荣获世界地质公园桂冠,揭示庐山地质特征与构造遗迹。进入新世纪,庐山占先机。创建全国五A级旅游景区,标志庐山上台阶和谐兴盛。九江大桥飞架,京九铁路贯通。山麓机场通航,西海建设启动。青山张臂,喜迎四海宾客;鄱湖扬波,笑纳八面来风。
  巍巍乎盛矣!庐山乃中华名山, 古往今来,谁不向往?登高壮观,谁不动情?摛藻铺赋,梦笔抒怀。自然与人文兼美,开放与开发互动。今朝山水更娇,明日人文益彰。
  注释:
  ①见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②东谷西谷:为庐山主要居住区。
  ③桂庄柳庄:桂庄,蒋介石在太乙村别墅;柳庄,白崇禧在太乙村别墅。
  ④三古迹趋势:胡适《庐山游记》:“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⑤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
  ⑥三老同心:即庐山植物园创办人胡先骕?摇、秦仁昌、陈封怀。
  ⑦六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⑧三次中央会议:1959年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
  (作者地址:江西省科技厅 邮编:330046)
  ■责编:唐 河 (本文编号: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