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新加坡中学的青春期教育

作者:杨 延




  在相对开放的学校教育中,新加坡的学生对待青春期问题,大多表现得自然、纯真、无拘无束,甚至对个人的感情问题也不掩饰、不避讳。在新加坡工作期间,笔者曾为执教的中一班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的同学》。批改作文时,笔者发现好几个学生都写了心中对异性的向往。其中,一个叫松俊的男孩,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那个同学是个女的,她很美。坐在那里,她的脸很美。回答老师的问题,她的声音很美。我很爱看她,我觉得她很美,想做她的朋友,她就是我班的惠盈。”
  在笔者看来,惠盈,一个小眼睛的女孩子,还戴着一副不搭配的大黑框眼镜,嘴巴比较大,皮肤微黑、干燥。也许在不少人眼里,惠盈长得并不漂亮,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可爱,松俊就是发现了并欣赏着惠盈独特的美!试想一下,如果是中国的孩子,他们可能在教师要批改的作文里明目张胆地表露自己的爱意吗?那会造成多大的麻烦啊!教师要大动干戈地做说服教育,家长则觉得要救救孩子而惶惶不可终日!
  对于学生的这些变化,新加坡的学校从不支持和鼓励,也是一再督促学生们把精力用在学习和学校活动中。但学生只要没有越轨违纪的行为,校方还是以引导为主。
  与同龄的中国孩子相比,新加坡孩子的个头、身材及身体的发育情况都略逊一筹。如果再比较一下心智和思想的成熟程度,新加坡中学年龄段的孩子大概只能相当于中国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中学生活,新加坡的中学特意不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进行系统的性教育,而是等到中一下学期或中二。这时候,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更普遍、更深入的沟通,上性教育课就会比较自然,讨论交流也会畅通一些。
  新加坡中学性教育课使用的教材是2001年新加坡教育部向各中学推出的一套多媒体教材《成长岁月系列》,由配套光盘组成。新加坡教育部还主办培训课程,并邀请心理学家、医药专业人士以及教育指导专家,为负责执教性教育课的教师提供培训,帮助这些教师学习如何在学校开展性教育工作。
  在生活辅导课上,班主任教师会以教育部备课资料中设计的各种假设情况,就“爱与迷恋”“异性交往”“网络聊天的陷阱”等论题,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学生在交谈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他们对性的认识存在哪些错误的倾向,及时给予教导和建议。对于那些异常敏感的话题,如未婚先孕、同性恋、色情刊物等,则由教师进行特别指导。
  新加坡的学生如何上这样的课,教师在课上又如何进行教导,笔者很想了解。但因为学校课时安排的冲突,笔者没有时间和机会进入课堂去旁听。不过,在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2月22日的《青春网专刊》(一种面向中学生的刊物)上,有一段文字记述了尤素夫依萨中学教师和学生在性教育课上讨论的情形。
  假设的情形是:少男彼得最近十分为难——他的女友好像变成另一个人,穿着性感,喷很浓的香水,而且总想趁他父母不在家时,去他的家……彼得拒绝了,女友却讥笑他不够成熟。
  尤素夫依萨中学中二普通(学术)班的一名男生说:“我想我会屈服。”另一名男生则说:“我不会,因为她可能会怀孕。”
  教师陈俊杰听了,对学生的看法表示不赞同,并加以纠正。他说:“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你会和她在婚前就有性行为吗?不,你会尊重她,你也会希望她改正,不希望她在行为上放纵自己。”
  陈老师还指出:“或许这个女孩一意孤行,但你要知道,‘成熟’是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感情的。你要知道,有勇气的人,才能够拒绝别人。”
  在这样的讨论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两性关系的结果相当清楚,他们接受的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还有较为正确的关于性态度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性本能刚刚觉悟之际,就使学生的理智作好充分的准备。”相比新加坡孩子的身心发育程度,中国孩子的性教育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应该逐步推行了,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用遮遮掩掩,不用满心羞愧,不用欲问还休,早一点培养科学、健康的性态度。
  
  (摘自《上海教育》2007年第1A期)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