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奖状的力量

作者:王东升




  英语老师找到我说,王老师,我给你提个要求:这学期期中总结的时候能不能发给于朋一张奖状?我笑道:“那哪可能呢?奖状又不是随便发的。于朋的表现你又不是不知道,除了调皮捣乱,他还能干什么?”英语老师说:“我看这孩子背功不错。这个要求是他昨天向我提的。他说自从你上次家访告了他的状,他爸妈就不让他上学了。于是,他给爸妈下了保证:这学期拿奖状回家给他们看,否则就不上学了。他说他怕你,不敢跟你说。我看这孩子还有救,你看呢?”我不知是因为英语老师还是因为于朋,反正我当时还真有点感动了,就说:“好吧,只要他好好学,我给他发张奖状。”
  于朋开始变了,很明显地变了:不见他旷课了,不见他迟到了,课堂上他能坐住了,作业能按时交了,没有老师和同学来告他的状了。我心里念叨:“一张奖状就有这么大的力量?”期中考试过后,他的成绩虽然没有太大的提高,但总算跳出了后三名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了学习的信心。我特地找学校多要了一张奖状,以“进步最快”的名义发给了他。期末时,他的英语成绩已经提高到中上等。英语老师说他发音纯正,早读时,常常让他领读英语。
  一张奖状改变了一个几乎要辍学的学生,这功劳该归于英语老师。可英语老师说,这是激励的作用。
  是的,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作为班主任总爱靠自己的权威来压制人、批评人。仔细回想一下,我不禁感到十分愧疚:我批评的人次远远大于表扬的人次,而我所了解的同行莫不如此。这是极大的失误啊!
  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变批评为表扬和激励。对好动的同学,我激励他:“尽管你经常出点小错,但老师仍欣赏你的机敏和大胆。”对那些处事拘谨、不擅交往的同学,我鼓励他:“大胆与同学交流会使你变得更加可爱。”对有困难的学生,我鼓励他:“世上没有过不了的坎,只要你有决心和信心。”意想不到的是,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并不如原来所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张飞调皮,但脑子灵,会办事;夏娃脑子不太机灵,但长跑、短跑都好,运动会可以拿四个冠军;王朋飞学习不行,但唱起歌来学谁像谁。另外,王汉雪爱清洁,劳动积极;张明军字写得特棒;胡军球打得漂亮;方华闰有画家的天赋;卢飞宇嘴皮子利索,可当主持人……我惊讶于自己的发现,我对班里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信心。由于工作方式的改变,学生们也渐渐亲近我了,交流变得很自然、真诚;班务工作也不像以前那样令人头疼,变得很轻松;学生的进步也越来越明显了。这是不是应验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呢?
  这正印证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计划着给班上每位学生都发一张奖状,哪怕自己出钱也行。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中学 ?摇邮编:236821)
  ■责编:唐河
   (本文编号: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