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谁的答案才是标准

作者:霍寿喜




  晚上,正看着电视,有人敲门,是对门的男孩。他手里拿着一张考卷,表情十分兴奋:“霍叔叔,您真了不起,您的文章上了我们的考卷!”
  接过卷子细看,那是本地中考的语文试卷,我的一篇题为《谨防情绪中暑》的文章几乎原封不动地被搬到了试卷上,作为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分值12分。写作这么多年,我的文章被大大小小报刊转载过,但进入中考语文试卷还是第一次。看来,这篇文章对初中生写说明文还能起到一些示范作用,值得考生仔细阅读、认真分析。
  这个邻家男孩的语文成绩不错,写作很有天赋,经常问我一些写作方面的问题。这回我的文章上了他们的考卷,我当然要激动地给他讲讲文章的写作经过,甚至连编辑名字和稿费数量都吐了出来。但这次,男孩的兴趣似乎只在考试上:“霍叔叔,既然这篇文章是你写的,那文章后面的几个小题目,你一定答得比标准答案还标准!”说着,就将笔递了过来。那意思很明显——他要让我这个作者也做一做这道试题。
  应该没什么问题!十几分钟后,我将“标准答案”递给了男孩。男孩看得很认真。几分钟后,男孩的表情似乎很失望:“叔叔,你这道题最多也只能得8分,因为我已经听过老师的分析,也看过标准答案了……”他逐题进行评析:前两题概括“情绪中暑”三个症状的内外原因,我的语言嗦了,至少要扣2分;第三题的回答要求用原文语句,我却没有用,又扣2分;最后一题答得不完整,是不是要扣点分,也很难说。
  天哪,文章是我写的,题目是根据文章拟的,我自己做这道题竟然也只是勉强及格!男孩似乎看出我的尴尬,笑着给我解围:“据说,卓别林本人曾参加过一次‘卓别林模仿大赛’,结果,他也只获得第三名!”
  我想笑,却没笑出来。
  (荐自2006年12月8日《文汇报》)
  责编:子丑 (本文编号: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