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古之笑谈(二)

作者:佚名




  讳己名
  
  田登作郡,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曰。”
  俗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注:
  作郡:当太守,知府。
  笞:古代刑法,用竹板打屁股。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即元宵节。
  本此:来源于此。
  
  束带应兄语
  
  刘祭酒弟琎,方轨正直。祭酒尝夜呼王琎,欲与共语。王琎不时答:下床着衣,然后应。祭酒怪其久。王琎曰:“向束带未竟。”
  注:
  祭酒:学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称国子祭酒。隋唐以来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方轨:行为端方,有规矩。
  时:立即,马上。
  
  埋羹
  
  王琎为宁波守,自奉俭约。一日见馔兼鱼肉,大怒,命撒而瘗之。世号“埋羹太守”。
  太好名,太作业。
  注:
  自奉俭约:自奉,自己的衣食。俭约,俭朴草率。
  馔兼鱼肉:食物里又有鱼又有肉。
  瘗(yi):埋掉。
  作业:作孽。王进把鱼肉白白埋掉,是糟蹋东西,所以这样说。
  
  万物一体
  
  一儒者谈万物一体,忽有腐儒进曰:“设遇猛虎,此时何以一体?”又一腐儒解之曰:“有道之人,尚且降龙伏虎。即遇猛虎,必能骑在虎背,决不为虎所食。”周海门笑而语之曰:“骑在虎背,还是两体,定是食下虎肚,方是一体。”闻者大笑。
  注:
  万物一体: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源,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下文腐儒根本不懂这个“体”的含义,只当做“身体”讲。
  
  晒腹书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东坡谓晨饮为“浇书”,李黄门谓午睡为“摊饭”。
  注:
  郝隆:字仕治,晋朝人,曾为桓温南蛮参军。善应对。
  我晒书:我晒肚子里的书。郝隆自夸书都在腹中,学问很大。
  黄门:黄门侍郎,官名。
  
  陆舟
  
  张思光给假东出。世祖问:“卿在何处?”答云:“臣陆处无屋,舟居非水。”后日,上以问其从兄思曼。思曼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注:
  给假东去:获假到东方去。
  世祖: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又名薛禅皇帝。宪宗弟,1260-1294年在位。即位后的第四年(至元元年)迁都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六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愚痴
  
  顾恺之痴信小术,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翳叶也,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引叶蔽己,玄佯眯而溺之。恺之信玄不见己,受溺而珍叶焉。
  注:
  小术:巫师,术士骗人的所谓“法术”。
  蝉翳叶:知了影身的树叶。
  以自蔽,人不见己:用它遮住自己,人们就看不见了。
  佯眯:假装看不见。
  受溺而珍叶焉:忍受了这泡尿而把那片叶子视为珍宝。
  
  鸡舌香
  
  桓帝侍中迺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鸡舌颇小,辛螯,不敢咀咽,嫌有过赐毒。归舍辞诀,家人哀泣,莫知其故。求舐其药,出在口香,乃咸嗤笑。
  注:
  桓帝:汉桓帝刘志。公元146-167年在位。
  鸡舍香:香料名,即丁香。因其种仁由两片形状似鸡舍的子叶合抱而成,故得此名。味辛而涩。
  辛螯:辣而涩口。
  嫌有过赐毒:以为有了过失皇帝赐毒药让他自尽。
  辞诀:诀别。
  
  耽饮
  
  艾子好饮,一日大饮而哕。门人密袖猪脏置哕中。指示曰:“凡人具五脏,今公因饮而出一脏矣,其何以生?”艾子熟视,笑曰:“唐三藏尚活,况四耶?”
  注:
  哕:呕吐。
  唐三藏:玄奘,唐太宗时高僧,贞观时曾去印度取经,赐号“三藏法师”。这里,艾子以“三藏”谐音指“三脏”。
  
  熨衣
  
  宁武帝虽衣浣衣,而左右必须鲜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摺,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缚?”吏部何敬容希旨,常以胶清刷鬓;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暑月,背为之焦。
  注:
  宋武帝: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本为东晋大将,后代晋自立。
  浣衣:洗过的衣服。
  欲何所缚:想捆扎些什么?
  (选自《古今谈概》)
  责编:蔡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