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乙肝患者:克服抑郁,放飞心情

作者:陈 瑞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慢性乙肝病人约3000万,也就是说全国人民十有其一与乙肝有染。这些人中大部分在正常工作、生活。
  
  忧心忡忡为哪般?
  
  1.社会的压力。包括民众对乙肝认识的偏激。网上有报道,有很多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包括国家公务员,都视乙肝患者为异类,这样的歧视给乙肝患者就业带来很多不便,心理带来巨大压力。一个正在读研的乙肝患者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有个不知内情的研究生朋友,当着他的面说,得了乙肝的人都该杀。而另一个同病者在学校亲眼目睹,一个刚被公开的患上乙肝的学生,大冬天的被子被室友扔了出去。这些人乃是社会的知识分子,却对乙肝患者不分青红皂白地如此唾弃,怎能让一个乙肝患者或者仅仅是病毒携带者不带上沉重心理枷锁呢?
  2.来自患者机体内在的异常调节。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性喜疏泄、条达,如同树木枝条顺势招展,最忌压抑。由于上述的心理压力,乙肝患者本来已经感染“毒邪”的“病肝”将更失其本性,导致“肝失疏泄”。另外,中医认为肝与人的情绪联系紧密,肝气条达,人则心情愉悦,精神舒畅:肝失疏泄,则心情抑郁,精神萎靡。乙肝患者由于外界的压力,影响肝的疏泄,肝失疏泄加重心理压力,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乙肝患者抑郁症的形成。
  3.治疗的副作用。很多乙肝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而干扰素的副作用之一是导致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另外,还有一些患者有病盲求医,使用一些江湖游医的骗人“偏方”,浪费钱财却不见好转,从而造成巨大精神压力。
  
  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因此,在工作场所不敢同室工作、不敢同坐一桌、不愿同看一份报纸、文件,不敢交谈甚至疏远、歧视、恐慌,都是不必要的偏激情绪和行为。
  这是一个大环境问题。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做一个有理性、有爱心、有知识的人。
  当然,乙肝患者自身因素也很重要,首先要树立乙肝可治疗的信心,积极到医院接受正规诊治;其次,要通过各种方式调节自己的心情,健康愉快的心情对恢复肝的疏泄功能有积极作用,而肝疏泄功能的恢复对肝清除“毒邪”非常关键。
  中医对乙肝并发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中药中有很多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比如说郁金、香附、柴胡、佛手、香橼等,还有一些治疗抑郁症的疏肝解郁方剂,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用这些方药配合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物(针对肝内“毒邪”)和活血化瘀药物(针对“毒邪”造成的肝内气滞血瘀),往往会取得很好疗效。
  (摘自《大众医学》2006年第12期)
  责编:蔡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