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体验幸福的教师生活

作者:段玉相




  2000年10月订阅杂志时,我在《全国报刊杂志目录》中得知江西出版着一份《教师博览》,我减少了往年订阅的一份教育杂志,改订《教师博览》。2001年第1期《教师博览》到手,美轮美奂的封页及目录中的17个栏目给我清新欣喜的感觉,阅读杂志中的每一篇文章,既像平易近人的大师给我诠释教育的精髓,又如学养丰厚的智者给我讲述智慧的教育故事,疲惫的我犹如吃到了从未尝过的滋补珍品,心旷神怡一词不足以表达我如释重负的感觉。
  看到总期数,过去已出版发行了90期,我与《教师博览》相识恨晚。与编辑部联系,我补购了1999年及2000年两年的《教师博览》合订本阅读。只要能挤出时间,就捧读《教师博览》,心灵一次次的震撼,心理压力在阅读和反思中放松,如同灵感仙子引领我做智慧型教师,智慧地教学。
  我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从事自己的工作。随着我的心理负担的减轻,我的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一种教师和学生亲密合作、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如沐春风的和谐教学氛围,因《教师博览》的启迪而在我班形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自尊意识、感恩意识、环保意识、自强意识,因《教师博览》的引导而养成、强化。去年我当班主任的小学毕业班,在五六年级期间,人人轮流当班长,在自主地管理班级,自主地为家庭、学校、社会做了不少好事的同时,写下了15万字的班级成长日记,并在年末县级统考检测中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由于《教师博览》确实是一份“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的高品位综合教育文摘月刊,我给几位同行推荐了这份杂志。2002年他们都订阅了《教师博览》。当受益不浅的他们感谢我及时给他们推荐《教师博览》时,我说应该感谢的是充满着智慧、不辞辛劳为我们筹措美味佳肴、精神食粮的编辑先生。
  回首我没认识《教师博览》的20年教书生涯,我虽订阅过每年至少两份的教育杂志,但只能挑选其中的少数有实用价值的文章阅读。订阅本数虽多,但得益甚少;在教学工作中我虽竭尽全力,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成绩难得如愿以偿,我充其量只能算一个爱岗敬业的教书匠。
  我擅长摄影、家电维修等技术,空余时间,常有人或单位请我选购、维修家电及摩制影音产品。事务多,我又想阅读较丰富的资料。为着完善自我,健全人格,胜任工作,应付琐事,为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除阅读经典名著,我喜欢阅读文摘资料。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曾几次投信到北京、上海等相关出版机构,建议编撰出版可读性、可存性兼备的教育文摘月刊,但多年未能如愿。20年后在我眼前与我相依为伴的《教师博览》,就是一份我早年奢望的大型综合教育文摘月刊。然而,她比我早年想象的更精粹、更完美。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呵护教师切身利益的智慧书。
  6年来,我与《教师博览》结下了难分难舍的情缘,是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一份杂志或书籍,能像《教师博览》那样从多侧面、多角度让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启发引导,让我获得智慧、激情和力量,解除困惑,战胜困难,体验教育工作的美丽和当教师的幸福。
  由于要做的事多,我起得早睡得晚。《教师博览》本本是精华,篇篇是美文,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多少个东方欲晓的清晨,我捧读着《教师博览》。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震撼,我理解到《教师博览》“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服务,为丰富教师精神生活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的编辑原则,字字千钧。同时我对身怀锦囊、辛勤劳作的编辑和充满灵气、传经授道的作者深怀敬意。
  我喜欢《教师博览》的另一个原因,是她求真务实,爱憎分明,激浊扬清。她呕歌正义,尊重良才,抨击黑暗,引导教师关心祖国命运,弘扬民族精神。这样的刊物,应该得到教师的敬重与爱戴。
  喜爱《教师博览》的,不仅仅是教师。跟我学家电维修的一个徒弟,在上一年中,比我还先品读其中的不少文章。我妻子是学校的后勤人员,她也爱读《教师博览》,她常和别人交流:“读了《教师博览》既会心旷神怡,又能增进服务意识,把后勤服务工作做得更好。”我的学生有时也向我借《教师博览》去读。一位学生家长,家中无人当教师,也订阅了一份《教师博览》。一些师范院校的学生,离走上教坛的时间还早,但与《教师博览》结下情缘的也大有人在。
  自从结识了《教师博览》,我时常觉得自己离离开教学岗位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更加珍惜三尺讲台上的美好时光,更加发奋学习与工作。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我回答道:“《教师博览》给我健康和激情,有《教师博览》为伴,我体验着当教师的幸福。”
  (作者地址:云南省龙陵县镇安镇镇南小学邮编:678309)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