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那岂是离愁

作者:杜春蕾




  我怀念着那时的月色。
  那时,我还在乡下教书,抬头可以望见明月在云间穿行,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纤弱的身影在草地上斑斑驳驳。在那样的月色里,常常会被个头与我相仿的学生拉到教学楼顶:“老师,你看!多美的月亮!”是啊,多美的月亮!云的影子落在月亮上,模糊中仪态万方,引人联想。凉风吹起,孩子们去寝室睡觉了,我坐在房间,看看月亮看看书,看懂了或者没看懂都不强求,待睡意袭来。在月色中入眠,梦中便满是月亮的影子。
  我怀念着那时的清晨。
  还在睡梦中,便被孩子们的说话声吵醒:“我昨天梦见考及格了!”、“我梦见了吃鸡腿!”、“我梦见了去县城玩!”……那些小小的愿望透过孩子的梦境,在我的眼前眨着眼睛。于是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和学生一起在缀满露珠的操场上做操,带着学生在稻香里晨跑。回到教室,学生读古诗,我读陶渊明或朱自清,读着读着,惊觉教室已寂然,只剩我抑扬的声音,讶然停止,问:“何故不往下读?”学生狡黠一笑日:“您读得真好听!”
  那时的课间,夹着书踱进办公室,悠然抿一口清茶,轻轻拉开抽屉,有时可以看到一张纸条:“老师,你笑起来真好看!”没有落款,没有日期,一张很普通的纸.有着不规则的边,似乎是从哪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随手撕下来的。秋天的时候,拉开抽屉也许还可以看见一个硕大的脐橙,金灿灿的、还连着几片翠绿的叶子,伸手一摸,有着令人悸动的手感。拿着脐橙到教室招领,无人认领,看哪个都像失主、哪个都不像。上完课再把脐橙带回来,放于桌面,再上一节课,回来只剩橙皮,幽香扑鼻,同事们都笑嘻嘻地看着我:“知道你不忍心吃.我们就帮你解决了!”心疼之余,如释重负。
  那时的假日是真正的假日,或约三五知己去踏青。或找一处依山傍水的所在,抓鱼或提泥鳅,烧起篝火,煮一锅浓浓的汤。趁热抢着喝下去,汤已入肠,香味才争先恐后地涌上来。或到本地同事家里去包饺子,七手八脚,包出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饺子,把饺子扔进锅,有的洗碗,有的添火,旋即煮熟,连锅端起,边吃边认领自己做的饺子。或一起等车回家,拉上十余人,你争我夺地拦下过往的车,把价砍低,然后把本地教师推开,昂首挺胸地坐上车.任由卖票的目瞪口呆。
  进城了,生活变得色彩斑斓起来,我却时常忆起乡下教书时的快乐。这也难怪,门前的马路尘土飞扬,晨跑是不可能的了;间或有同事聚会,满桌子的菜,色香味俱全,每每提筷,却已没了当年吃饺子时的好胃口;电脑前的流连使我错过了无数的月夜,然而,就算不错过,又上哪儿去找那样宁静的月色?
  那样的日子,也许只能保存在我的记忆最深处了。
  (作者地址:江西省安远县九龙小学邮编:342100)
  责编:曹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