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美丽的自然女神——蕾切尔·卡逊

作者:李大光




  “我们关注宇宙中自然奇观和客观事物的焦点越清晰,我们破坏它们的尝试就越少。”
  ——蕾切尔·卡逊
  
  44年前,《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发行。在44个春天里,人类经历了可能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惊喜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每当春天来临之际,人类仅存的理性精神就会因为友人偶尔提及的名字——蕾切尔·卡逊及其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而唤醒。人们会打开紧闭的门窗向外眺望——今日的春天是否寂静?明日的春天是否会寂静?
  蕾切尔·路易斯·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泉溪镇一条乡间小河畔的农舍里。慈祥的母亲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连同对这个未来的科学家的期望一同留给了她。这种热爱与她的文学天赋一道,在她小学和中学期间就显露出来。1929年。她从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毕业,进入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学习。1932年,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她受雇于美国渔业局并为《巴尔的摩太阳报》撰写科学史方面的文章。1936年,她开始了长达15年的在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委员会工作(FWS)的生涯,曾任该机构出版物主编。
  卡逊在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委员会期间写了大量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并编辑了许多科学文献,并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写成抒情散文。1952年,她的《我们周围的海洋》一书在受到一些著名出版社的拒绝后出版,当年就销售50万册,引起轰动,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后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1955年她又出版了《海之边缘》一书。这些作品构成了关于海洋的传记并使卡逊成为著名的科普作家。1952年,卡逊从政府机构辞职开始了她的专业写作生涯。
  她创作了一些向读者描绘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中所蕴涵的美丽和有待于人类发现的奇迹的作品,包括《帮助孩子想象》以及《变换无穷的海岸》。她所有的作品都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她认为人类仅仅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自然的美正在被人类的丑恶所取代,自然的世界正在变成人造的世界。
  在此期间,卡逊受到同行的启发,开始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合成化学杀虫制剂的滥用问题,并进行调查和研究。应该说,这并不是,或者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不是卡逊最感兴趣的问题。她不太情愿地放下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题目,开始将研究结果撰写成对公众具有警示意义的滥用杀虫剂的长期效果调查报告。1962年,她发表了震惊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书中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寂静的春天》发表后,她承受了来自化学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巨大压力和攻击,她被说成是“杞人忧天者”“自然平衡论者”。杀虫剂生产贸易组织全国农业化学品联合会(NACA)不惜耗资5万美元来打压卡逊,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但是,科技界、政界和工业界的许多人都认为,卡逊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书的矛头直指科技成果的正直性、道德领导性和社会的导向性。卡逊向人们揭示了人对自然的冷漠,大胆地将滥用DDT的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身患重病、面对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的巨大压力下,她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大声疾呼人类要爱护自己的生存的环境,要对自己的智能活动负责,要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她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美国民众和社会的认同,并引起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关注。经过总统顾问委员会的调查,1963年,美国政府认同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的观点。1963年,她被邀请参加美国总统的听证会并作证。在会上,卡逊要求政府制定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新政策。她对公众和政府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的呼吁,最终导致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建立和“世界地球日”的设立。美国著名刊物《时代》在2000年12期,即20世纪最后一期上将营切尔,卡逊评选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之一。在纽约大学新闻学院评选的本世纪100篇最佳新闻作品中,《寂静的春天》名列第二。
  1964年4月14日,蕾切尔·卡逊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与乳腺癌抗争之后与世长辞。她开创的现代环境主义、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后人的理性发展。
  (摘自“三思科学”网)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