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谁来关心放羊的孩子?

作者:朱雁雁




  故事:
  
  艳阳天,山坡上,一群羊儿在安静地吃草。除了放羊的孩子,山坡上没有第二个人。明晃晃的阳光,努力撞击着沉闷的空气。
  突然,冒出一声叫喊。小男孩朝着山下喊道:“狼来了!”
  于是,故事开始了。山下的大人跑上山坡,他们看不到狼。这只是小男孩的一个玩笑。于是,斥责声充满了整个山坡……
  很久,声音渐渐小了,没了,山坡上除了草、羊,就是小男孩。小男孩好寂寞。“狼来了!狼来了!”他再一次发出叫喊声。
  纷纷涌来的人群再次爬上山坡。依旧没狼,等待男孩的,依旧是劈头盖脸的叱骂。
  后来,狼来了,真的来了。小男孩朝着山坡下声嘶力竭地叫喊“狼来了!狼来了!……”没有人再理他,羊被狼吃掉了。这是对说谎的男孩的惩罚,也成了大人们告诫小孩不要说谎的故事——《狼来了》。
  
  思考:
  故事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是,善良的人们,小男孩呢?他在哪里?他后来怎么样了?他为什么要一而再地说谎呢?这些,有人关心过吗?
  当时,跑上山坡的大人,有谁愿意俯下身与男孩平视?有谁会收住斥责。温柔地询问男孩?没有,一个人也没有,大家都忙,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理会。
  一直以来,我们如跑上山的大人一样,乐于谴责小男孩的说谎行为。我们习惯了居高临下,习惯了用批判的眼神来打量孩子们的行为,审度着他们的思维。
  而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说谎。放羊的小孩是那么地孤单,那么地寂寞。他只是一个小孩子,只是那么强烈地渴求着与人的交流。“狼来了”是他到达他所向往的热闹,和他所渴求的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
  然而,小男孩的这种行为能赢得我们多少真正的理解和同情?又能获得我们多少温情的疏通与引导呢?我们没有花费精力去追究“说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经过,我们忽略了小男孩的交往和心理需求。客观上,是因为大人粗糙的情感,而使说谎变成了小男孩一种追求热闹的途径。他无法找到排除寂寞的方法,他只能不断说谎,为自己的心灵呐喊。
  “狼来了”是什么?是一声渴望关注的呼唤,是一份渴望交流的心情。让我们对小男孩的这类行为多一点温情理解和宽容吧!
  (作者地址:江苏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邮编:214155)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