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漂流书,漂流梦

作者:简 平




  那天,我将我写的一本书悄悄地放在了人民公园的一张长凳上。我在书的封面上贴了个标签,上面写道:“这是一本漂流书,如果你看完了,请你再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让下—个人阅读。阅读是一种快乐,希望这本漂流书能给你带去快乐,也希望你将这样的快乐带给他人。”我悄悄地走了,那一刻,我心里涌过莫大的欢喜。
  漂流书,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在公园、地铁、咖啡馆、车站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图书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如此不断地进行传阅。这样的漂流,在我看来,不只是漂流书,也是漂流一个梦,漂流一种信念。
  我是在报上得知这个消息的,从今年1月10日起,有2000多本图书开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10个城市漂流,但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尴尬,放在站台长椅上的书始终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有人怕被别人嘲笑爱贪小便宜,有人认为不会有什么“免费午餐”,有人则怀疑自己阅读后会不会继续放漂。种种心态,令人悲哀。
  其实,30多年前,我就得到过一本漂流书。那是一本手抄的《第二次握手》,我是在我们家居住的那幢房子的楼道里偶然发现的。这本书抄在一本黑色硬面抄里,钢笔字,工工整整,上面没有任何署名,不知是谁写的,也不知是谁抄的。我先前已经听说过有这么一个手抄本,因为是被追查的“地下书”,所以一直没有看到。现在,突然间冒了出来,有点不相信,甚至有点害怕。就着3瓦的荧光灯,我用一个通宵看完了书。我至今记得最后一页上说前面看过的作者已经被关进监狱了,说这是一本追求光明的书,说看过的人要继续传递下去,因为这是在传递火炬。我被这本书所打动,也被这些留言所打动,看到后来,心里真像燃起了光明的火焰。天刚蒙蒙亮的时侯,我悄悄地开门出去,把书放回到楼道里,我心里默念着,希望早点有人将书取走。果然,我再次出门时,已不见了书的踪影,而后,楼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家说起了这本书……
  现在想来,这是黑暗岁月里怎样一幅让人温暖的图景,人们通过书所传递的是信念,是理想,是信任。既然有过这样的日子,我不相信这一切会彻底泯灭。所以,当漂流书遇到尴尬,被认为注定会断漂时,我却怀着—份坚定的信念,悄悄地让我的书加入到漂流的行列。我不知道我的书将漂向哪里,但我相信它总在漂流的路上,相信它会漂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手中,我希望每个拾取的人都能在那一刻感受到信任和被信任的温度。其实,我真是在放漂一个梦,在梦里,坚冰消融,人与人彼此真诚相拥,并且享受着阅读的幸福。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最终也一定会变成美好的现实。
  如果有可能,读到这本漂流书的人可以在最后一页做个记录,也可以按着我留的电子信箱写封信来。
  (高良摘自《新民晚报》)
  责编:曹凯新 插图:周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