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在同一节课中品读不同精彩

作者:孙双金




  如何让教师从封闭备课走向合作备课?如何让教师的教学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尝试的同课异构中,我们或许会有所得。
  一天下午,我走进了五年级办公室,5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正在集体备课。我对她们说:“我也参加你们的集体备课,好吗?”她们都高兴地说:“欢迎校长参加,我们求之不得呢。”我看她们正在讨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如何解读这篇文章?我尝试提出以下问题让大家思考:其一,“我”的脾气为什么会变得暴躁?从哪里看出“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是谁让“我”又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决心“好好儿活”呢?其二,母亲为什么一而再地让“我”到北海去看花呢?当“我”不愿去看花时,母亲表现怎样?当“我”愿意看花时,母亲又表现如何?其三,从哪儿看出母亲的病很重了?母亲病得这么重,“我”这做儿子的为什么竟一点没有发觉呢?其四,请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找出几处特别动人的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老师们围绕我这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有的谈了作者双腿瘫痪后对生活的绝望,有的谈了母亲的伟大感人,有的对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作了精辟的分析,有的对文中人物的细微动作作了入木三分的赏析……
  那一天,我们谈了很久,夜幕已经降临,可大家谈兴正浓。看看时间不早了,我点出了初衷:“今天参加五年级组语文备课我很高兴,我想在五年级组首先尝试大家同上一堂课的试验。我们趁热打铁,今天刚刚对《秋天的怀念》做了深入的集体备课,明天你们5人同上这一节课,每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所在班级学生的特点上出不同的风格。大家各显其能,各展其长,然后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如何?”大家听了我这一番话,个个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说:“孙校长,你放心吧,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上好这节课。”
  第二天,5位教师分别在本班执教。一位教师执教,其他4个班级语文教师和语文组的教师全部到场听课。五(1)班蔡暄老师教得洒脱,紧扣重点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尤其对学生即兴点评十分到位。五(2)班杨夕萍老师教得扎实,读得到位,语文味十分浓厚。五(3)班安颖莹老师教得煽情,她借用了音乐和多媒体视频,在老师动情的范读和描述后,全班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五(4)班黄雅芸老师在导入新课上别出心裁,从孩子们的体验入手,设想如果没有下课铃声,一直让你坐在位子上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再导入: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将在轮椅上度过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循着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一个个进入了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五(5)班徐艳老师从读入手,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课堂上书声琅琅,情意浓浓。5位教师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给全体语文教师呈上了一道精美的教学大餐。
  本次活动结束后,5位执教者和其他语文教师一致认为:同课异构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希望同年级组每单元都能开展一次这样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为什么能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呢?我以为:
  第一,它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一般都是采用一人主讲,其他教师倾听、提问、讨论的形式。这种形式必然是主讲者认真准备,倾听者处在被动地位。而同上一堂课,则把每一位执教者推向主人的位置,它逼着执教者去思考:这篇课文我怎么教?我们来看一看杨夕萍老师教完这篇课文后写的教学随笔——“读完《秋天的怀念》,双眼模糊成一片,泪眼婆娑中,再读文章,潸然泪下。一是被文中母亲对‘我’的深爱所感动,世间只有母亲才会容忍‘我’那无理的举动,也只有母亲才会如此小心地呵护‘我’那极其脆弱的内心;二是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无奈之时也会容忍儿子的一切……所以,当得知我们年级组同上这篇课文时,我就在思考:如此感人的文章,该怎样去学?学完该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什么?”
  “那一晚,我的脑海中不停地出现文中‘我’坐在轮椅上咆哮的情景和母亲偷偷地在门外拭泪的身影,再结合我稳重扎实的教学风格,我就想围绕‘了解人物,结合实际,感受亲情’来实施教学,将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中的真切感受互相交融,产生共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于是,课堂教学中,从‘我’双腿残疾后的歇斯底里中,孩子读出了‘我’的自暴自弃和冷漠颓废;从母亲身患绝症却想方设法、鼓我志气的劝导中,孩子品出了母亲的百般呵护和良苦用心,这份母爱令每一个孩子感动。之后,再抓住‘你的妈妈又是怎样的妈妈’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话题展开讨论,孩子们谈得很实在,也很真切。平时不在意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在这篇文章的衬托下,都是那样地饱含深情,意味深长。”
  第二,它让教师经历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教学研究很主要的是让教师亲历它的全过程,尤其是对年轻教师。让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备课?怎样和文章对话?怎样“披文入情”?如何“扣词析句”?怎样通过语言的咀嚼去品味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怎样抓住重点?怎样突破难点?通过听课和评课,可以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互相取长补短。黄雅芸老师在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最使我佩服的是蔡暄老师驾驭课堂的功力,面对学生的各种回答都挥洒自如、引导得法;最使我感动的是安颖莹老师的课堂,她用自己的真情使得课堂上泪光盈盈,孩子们争相抒发对母爱的真实感悟;最使我难忘的是徐艳老师的全文朗读,恰到好处地给整节课铺垫了情感的基调;还有温婉稳重的杨老师可谓是‘课如其人’……”
  第三,它有利于每个教师深刻地反省自己教学的得失。平时领导、教师经常会推门听课,听完课之后也对执教老师的课作评点,肯定其优点,指出其努力方向。但客观地讲,因为缺少比较,这样的评课给教师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有的教师恐怕还会这样想:我已尽全力了,我已想尽了各种方法了,只能上成这样了。同课异构就不同了,它让教师在同一时间段领略了别人的风采,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请看安颖莹老师的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我清楚地认识到与其他几位老师的课相比,我的课在设计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去体会情感,情感的激发也过于肤浅,教学没有一条主线,有些提问没有价值,备课时对文本吃得不够透……这的确是节很不成功的语文课!可尽管如此,孙校长还是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肯定了我在课堂上的那份全情投入,肯定了我在课堂上情境的创设。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次活动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摘自2006年8月22日《中国教育报》)
  责编:子丑 插图:董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