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谜语的“格”

作者:吴金良




  我国的谜语种类很多。以谜底的类别分,有字谜、物谜、人名谜、剧名谜、书名谜、词语谜等;按谜面的形式分,又有文字谜、故事谜、哑谜、画谜等。在谜面的后面,常注明“格”的字样,这就是“谜格”,是猜谜语的一些特殊约定,就像数学中的公式一样。制谜者做出谜面,一定要标明这个谜语的“格”,也就是要告诉人家你这个谜语要按照什么路径去猜,没有“格注”的谜面,就成了没有规则的游戏,别人没法猜。对猜谜者来说,凡是用了“格注”的谜,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去猜,否则就很难射中。为了使广大读者对此有个大致的了解,今将常见的主要谜格介绍给大家:
  1.秋千格:谜底必须是两个字,而且射中后要倒过来读,才是真正的谜底。就像打秋千要荡过去再摆回来一样。比如,谜面是“节约能手”,打一行政区划名词,注明“秋千格”;那么谜底就是“省会”。“节约能手”射“会省”,谜底即“会省”之倒读。又如谜面是“今天”,打一国名;“今天”就是“本日”,谜底是“日本”,即“本日”之倒读。
  2.卷帘格:谜底必须是三个字以上,也要求倒过来读,犹如倒卷竹帘一般。比如,谜面是“教师示范”,打一学科名;谜底是“仿生学”,即“学生仿”之倒读。再如谜面是“到”,打一商业广告名;谜底是“应时名点”,即“点名时应”之倒读。
  3.求凰格:意思是凤求凰,即与对联近似,把谜面作上联,谜底为下联,并要求对仗工整。不过,求凰格还有个特殊规定,在谜底的前面或后面必须加一个规定的附加字才可能成为谜底。如“双”、“对”、“齐”、“同”、“配”、“和”、“匹”、“偶”、“比”等。比如,谜面是“黄金”,打一画家名;谜底是“齐白石”。其中“白石”与“黄金”对仗,“齐”则是附加字。再如,谜面是“酸和辣”,打一成语;谜底是“同甘共苦”。其中“甘共苦”与“酸和辣”对仗,“同”是附加字。这就增加了难度,很多人不懂这个规矩,标注了谜格也很难射中,只有懂得这个规矩又能比较熟练运用的人,才可能射中。因此,求凰格在实际猜谜游戏中已经很少见了。
  4.徐妃格:谜底要在两字以上,加有同一偏旁。它们在未加偏旁前,与谜面的含义扣合。比如,谜面是“交游不广”,打一化学药品名;“交游不广”,射“朋(友)少”,加同样的偏旁,则谜底是“硼砂”。再如谜面为“消费者”,打一名词;射“用户”,谜底就是“拥护”,等等。
  5.白头格:要求谜底在两字以上,第一个字读别字。比如,谜面是“废品”,打一《水浒》人名;谜底是“吴用”,其中“吴”字读别。
  6.玉带格:要求谜底是三字以上的单数字组成的词,并将中间一个字读成别字。比如,谜面是“幼儿园”,打一京剧名;谜底是“群英会”。其中间的“英”字为“婴”字的别字。
  7.粉底格:要求谜底在两字以上,末字读成别字。比如,谜面是“落英缤纷”,打一酒名;谜底是“花雕”。其中“雕”是“凋”的别读。
  8.朱履格:要求谜底在三字以上,将前几个字都读成别字,只有末字正读。比如,谜面是“一唱雄鸡天下白”,打一明代书画家名;按照谜面要求应猜“闻正明”,把“闻正”读别后,谜底即为“文征明”。
  9.梨花格:要求把谜底全部读为别字。比如,谜面为“大海怒潮”,打一电器名;谜底是“扬声器”,也即“(海)洋生气”的别读。古代文人实在是好兴致好文雅,把谜语的“格”都做得那么风雅好听,也形象易记。你看“白头”、“玉带”、“粉底”,分别标示第一个字、中间的字、最后的字读白读别;“朱履”,“朱”即“红”,“红”为“正”;“履”是鞋子,这里表示“底”,也即最后。这比罗哩罗嗦像我这样做一大堆说明文字好多了。
  10.脱靴格:要求谜底在三字以上,而只有将最后一字去掉才符合谜面的意思。比如,谜面为“难为情”,打一植物名;谜底为“含羞草”。这里,只有去掉末字“草”,才能与谜面扣合。再如,谜面为“少年之家”,打一现代科学家名;谜底是“童第周”。去掉“周”字后,“童第”则与谜面扣合。
  11.遥对格:要求谜底与谜面成对,形成对偶句式。比如,谜面是“托孤救孤”,打一越剧名;谜底则为“索夫盘夫”。再如,谜面是“落金扇”,打一剧目名;谜底是“拾玉镯”。
  对于一位初学猜谜的人来说,不掌握猜谜的基本规律,要想破谜也非易事。古人称灯谜为“灯虎”、“文虎”,猜谜又叫“射虎”,可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谜语的“格”,一进“谜门”,猜谜的乐趣也就自在其中了。
  (王长平荐自《博爱》2006年第4期)
  责编:欧阳小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