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电子游戏与学校教育

作者:黄行福等




  主持人:黄行福(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嘉 宾:张莉娟(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3级研究生)
  贺 杰(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王宪功(深圳市南山区教科研中心)
  潘华东(深圳市南山区教科研中心)
  柳 栋(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电子游戏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对电子游戏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教育中的正面作用和价值的探讨,其声音则显得十分微弱。从世界范围来看,天性活泼、好奇好玩的青少年热衷于电子游戏是一种必然现象,这也是网络时代的来临在青少年身上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作为社会、家长和学校,我们既要考虑如何消除或减少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应该考虑如何化弊为利,让电子游戏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用。
  “狼来了!”这是人们平静的生活中闯入了被视为异类的野兽后的惊恐。这惊恐,是对狼的害怕,也是对狼可能会破坏人们平静生活的恐惧。
  如今,电子游戏闯入教育这块一向被人们视为圣洁的园地,把一向在这块静得有点出奇的园地里耕作的人们惊得目瞪口呆。于是乎,试探者有之,拒绝者有之,不闻不问者亦有之。
  那么,电子游戏这匹从西方引进来的狼,究竟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了几位在这方面有研究、有实践的嘉宾。张莉娟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和她的同学们,对电子游戏与教育进行过专题研究,有着深刻的理性思考;贺杰,是一位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勇敢地将电子游戏搬进了课堂,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边玩游戏边学英语,取得了效果与经验的双丰收;王宪功与潘华东两位老师,则来自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南山区,他们长期参与电子游戏的开发与推广,在他们所在的区,形成了良好的电子游戏教学的氛围,对电子游戏进入教室,他们有独特的见解;柳栋,也是来自开放前沿地带上海的教育游戏的爱好者与推广者,在他的个人主页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这方面的独到的见地。
  
  教育需要电子游戏
  张莉娟
  
  随着网络游戏的盛行、游戏软 发性地显现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作件的大量开发和上市,游戏产业爆 为一种新生媒体,电子游戏迅速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由此引发的关于电子游戏利弊的争论持续不断。人们一直都在质疑电子游戏存在于教育领域的合理与合法性,但笔者认为,游戏与教育共同发展的历史注定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联,当今的时代背景则更加凸显教育中引入游戏因素的重要性,电子游戏进入学校教育领域已是必然趋势。
  
  理由一:教育主体的发展呼唤着电子游戏
  在希腊语中,游戏(paidia)和教育(paideia)的词根一样,都是指儿童(pais)的活动;教育家们也有不少关于教育和游戏的精辟论述。柏拉图的“教育包含游戏成分,游戏能够帮助教育”、卢梭的“儿童在游戏中所学得的比在教室里所学的,价值要大一百倍”以及杜威的“教学的第一要素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体验的情境,一个使学生真正感到兴趣的地方,没有一些游戏,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有效的学习”,等等,无不强调游戏作为儿童基本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当小孩子们凑在一起过家家、玩沙土时,他们的主动态度、合作精神、探究意识、想象能力,甚至一定程度的创造才智都会得到锻炼与发展;现代教育论者所主张的所有学习活动的原则,都会在游戏中得到体现。
  电子游戏的挑战性、互动性、安全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恰好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追求个体自主发展,追求个人全面发展,追求个性因人而异不谋而合,更加证实和显示出电子游戏的丰富含义与内在价值。
  
  理由二: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化凸显电子游戏的优势
  21世纪,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在随之发生变化,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等一起成为新的教育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与早先的学习者在学习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学习速度加快、图形思维优先,积极主动探究、依赖新技术,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随着众多信息化技术产品的相继产生和完善,电子游戏的教育潜质也逐渐显现并与日俱增:一方面,电子游戏蕴涵了锻炼技能或是学习知识的大量机会,例如《俄罗斯方块》《连连看》等经典游戏就是用于考验和训练游戏者的观察、眼手反应、协调等能力,而诸如《三国》《帝国时代》之类的大型系列游戏则能涵盖相当数量的历史政治、人文地理等学科知识;另一方面,电子游戏使用过程中经常涉及的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型学习等方式,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化能力提供了条件和平台。这些能力是信息时代必备的生存技能。不仅如此,电子游戏大都是信息时代图示的电子化表征,游戏素材大都源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甚至有些游戏主题就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玩这类游戏,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与理解,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常常直接影响他们对待真实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法。
  电子游戏提供的这种极富参与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兴趣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提供可视化的学习,通过不断尝试、实时反馈以及反复运用知识的过程来加深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相比传统的迫使学生记忆规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方法,在教学中使用电子游戏无疑是恰当有效的改进和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引导、扶持软件开发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游戏软件产品”。上海市教委公开对教育游戏进行招标,深圳市南山区在20多所学校开展教育游戏试用活动……大量的政府决策、部门行为对教育界和游戏界的研究者而言是振奋人心的鼓舞、激励和支持。电子游戏已经显现的教育意义和不可估量的隐性教育价值,让我们无法忽略它的存在,也迫使我们加速对它的科学运用。
  
  电子游戏在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贺 杰
  
  作为游戏教学的实践者,有人间过我:怎样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