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高万祥和他的教育世界

作者:姜广平




  人生,就是一种选择。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着的教育家,高万祥的选择是:诗意地行走在“语文教师”和“校长”之间,让语文与教育管理都散发出一种诗歌的芬芳。虽然,这种选择可能非常痛苦,但高万祥坚信这样的痛能孕育出语文教学的美丽的珍珠,这样的苦能培育出美丽的教育之花。
  陶行知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这句话对高万祥的影响非常大,只要你留意,你会发现,他在很多地方都引用了这句话。追求语文的诗意,把充满热情的青春情怀还给学生,把健全人格的自由发展还给学生。要面包,也要水仙花,这可能是对高万祥教育理想的最好描述。
  这样的人生选择,对高万祥来说,可能是一种沉重,因为,当今时代,应试的压力和管理中甚嚣尘上的所谓科学主义,将诗意化的语文教学和诗意般的人文精神挤进了一个非常狭隘的逼仄的胡同。然而,高万祥仍然非常执著地将诗意涂满了他的教育空间……
  如果要描述高万祥和他的人文教育,我想,《教育家成长丛书·高万祥与人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1版)一书便可以作为最好的蓝本了。
  我与高万祥曾有过三年同事的时光。现在想起当时高万祥先生的宏愿——让学生用语文走遍天下——时,我的内心还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高万祥的那种人文情怀与高度,那种着意让整个学校成为一个庞大的语文教室的文化努力,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中,是一道多么亮丽的人文景观啊!
  高万祥的人文教育来自于他对教育的宗教般的情怀,来自于他躬行不已的实践精神,来自于他对人格的尊崇与对细节的细腻关注。而这一切,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可师而有益,可学而能为。也因此,高万祥的整个教育世界,便完全可以用“人文精神”和“对教育宗教般的情怀”两个短语来指称了。人文精神是他全部教育行为的最高理念,而对教育那种宗教般的情怀,则是他躬行教育的实践精神的写照。
  高万祥有一组教育箴言:“我的事业观:做中国最好的教师。我的学生观:大匠无弃材。我的人生观:爱出者爱返。我的教育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育的过程;人就是目的。我的校长观: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这一组教育格言,仍然可以用“人文精神”和“对教育宗教般的情怀”两个短语来涵盖。特别是“爱出者爱返”,那富有禅意的佛家之言,道破了高万祥对这个世界的爱心。可以说,这是他对“大匠无弃材”这一教育理念的最好的诠释。至于“做中国最好的教师”这一信念,高万祥用以说明自己的事业观,而据我所知,在他精心打造的江苏名校张家港高级中学,所有教师的胸卡上,都写着这几个字。敢于将这样的字样标示在胸前,是需要一种勇气的;敢于以此作为毕生的教育信念,则更需要一种高度与胸襟。“人就是目的”,“子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当高万祥坚定地将“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当作自己的校长观时,他理所当然地会以“爱”作为他的教育宗教的最核心的关键词了。
  高万祥是一个著述甚丰的人。你如果是一个有心人,在阅读他的文章时,你会感觉到,在他的笔下,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一个教育家的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记述的是一位崛起于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教育家坚实的脚步。甚至可以说,记录的是一些细节——这给人的震撼是巨大的。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对教育的一种大爱,就不可能有一个普通中学校长为现代中国培养读书人口的宏愿;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对语文教学的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同样,没有一种教育信仰的坚定,便不可能将教育大爱深藏在诸如一个脚印、一封书信甚至一笔一画、一饭一粥之中。教育从吃饭与走路做起,这便是高万祥对教育的理解。笔者曾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工作三年,据我所知,在高万祥做校长的这些年里,几乎每天早晨都会站在校门口,面带笑容,看着一个个师生走进校园开始美好的一天。在张家港高级中学的每一条大路旁,都标示着具有文化意义的路名,如普希金路、爱因斯坦路、鲁迅路等,这些标牌,昭示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努力,也在无声地提醒着每一个行路的人,爱护脚下的绿草与身旁的鲜花。
  高万祥已经走出张家港,这是形而下的表象:在出任苏州维亭学校校长半年之后,高万祥就因为他出色的教育管理能力被苏州市教育局委以重任——出任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高万祥已经走出张家港,这又是一种形而上的表述:他的影响早就超出了张家港,走向全国。
  正如《教育家成长丛书·高万祥与人文教育》这本书的前言所说:“何为教育家?谁可称为教育家?中国有没有在世的教育家?”“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有大批正在成长中的教育家!”高万祥就是这种正在成长中的教育家。他教育生涯中所凝聚的教育智慧、教育体验已经通过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必将给更多的人带来重大的影响。教育,最终仍然必须以文化的内涵占领精神的制高点,也同样必须以文化的方式传布给更多的人。这样看高万祥的行走,似乎又呼应了他的关于“我的人生观:爱出者爱返”的箴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高万祥以教育大爱和人文精神凝铸成他独特的人文教育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用这样的教育精神去打造另一所名校,也会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一种高尚的教育文化和那种宗教般虔诚的教育情怀,并能在这种文化与情怀的濡染下,成为新一代的教育家。
  (作者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邮编:215600)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