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五月的阳光

作者:陈国华




  五月的阳光有很浓烈的味道,温暖并且充满着生机,这样的的阳光是一种信仰,融化所有的冷漠与恐惧;封闭的屋子没有温度,坚实但是包裹着空虚,这样的屋子是一种障碍,阻隔所有的欢声与笑语。
  一切似乎都那么平常,班里来了两个女孩。我以为让她们融入新的集体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又那么不寻常,晨的到来又给我带来了个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挑战。晨刚来时,我暂时把她安排在后排,和她一起的女孩在后排不起眼的位置表现得积极而且优秀,而她,她的悄然无声反而引起了我的注意。木然的眼神传递着她内心的孤僻。这是个需要阳光的孩子,她需要我帮她推开一扇迎接阳光的窗。
  我试着和她交流,并且尽力让我们的对话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
  “你对新的班级有什么看法?”
  “没什么看法。”
  “平时上课很少见你发言,你可以试着适应新的环境,像某某一样。”
  “我为什么要和她一样?”
  “多举手发言对你的学习会有好处。”
  “不是不发言就不在努力学习。 ”
  就这样,她用一堵无形却厚实、冰冷的墙拒绝并冷却我善意的交流。
  后来,在与她母亲的交流中得知,她的自我封闭是从小学开始的。那个时候作为班干部的她可能由于管理班级事务的方式不恰当,受到许多同学不友好的对待。遇到挫折的她,从此为自己搭了个坚实的屋子,躲在里面过着只关心自己的日子。她只是害怕了,害怕自己的热情再次给她带来挫败感。她只是在保护自己,可是,这种保护让她失去了14岁的孩子应有的阳光一样灿烂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看到我的学生捧着高学历的文凭,同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张张把五月阳光映得灿烂的笑脸。
  晨,是这样一个孩子,这样一个需要我用阳光熔化她的屋子,然后牵着她走进屋外满满的辉煌的孩子。
  我坚持与晨的交流;尽我最大的努力让自己走进这个孩子的心,即使她的态度真的很冷淡,冷淡得我有好几次都非常生气,但我的愤怒没有也不能表现出来。影响一个孩子性格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我多次和晨的家长联系,谈论关于晨的成长过程、性格特点,以及对她的教育。他们也积极支持我的工作,经常和晨进行将心比心的交谈。我们都怀着坚定的信念,坚持对晨的改变。
  那次英语课上,我看到一只我等待了很久的手直直地立在桌上。我清晰、响亮、满心欢喜地喊出:“晨!”以后的几乎每节课上,晨都会举起她的右手,微笑着向我示意。而我,每次看到她举手,都会立刻说“晨”。
  每次看到她举起的手,我总能想到阳光下那些长得很高很高并依旧向着阳光生长的芦苇,在轻风中摇曳自己的生命力。如果说她的屋子因为恐惧和胆怯而修筑,那么信任和支持是最好的代替。她的确在试着改变自己,努力地释放自己那些快要冷却的热情。
  晨的物理成绩不好。我找到晨,问她对于物理有什么想法。她掰着手指一直在数物理老师的不是。我轻轻地笑了:“想要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喜欢它;喜欢一门学科,也要喜欢这门学科的任课老师。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也许会有丰硕的成果。”
  期中测试的时候,她的物理成绩提高了30多分。我看到她笑了,笑得那么纯真。我也笑了。
  她的那间屋子在一点点的消失,这是灵性的释放,是晨对自己的释放。
  五月的阳光明媚得让人不自觉;地快乐起来,即使晨在奔向我的那个午后不是五月,也没有阳光。她明媚的笑容让我惊讶,让我感动,让我觉得那笑容是五月阳光灿烂的根源。
  “陈老师!我来报名了!”
  “陈老师,我去参加了天则中学的考试,不过只考了两门。”
  我笑着听她兴奋的声音,孩子的天真在这声音中张扬。
  晨的妈妈告诉我,天则中学要录取晨,即使她只考了两门学科,可是,晨不去,她要留在这个班。
  再看到晨时,我完全不能回想起一年前,那个坐在教室后排、躲在自己灰暗小屋中的晨。我眼前的晨,用双手托住阳光,笑得灿烂。
  我也随着她的笑容感到无比快乐,像五月的阳光让人不自觉地快乐起来一样。此时此刻我才了解“教师”的真正含义,付出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时间,更多更多的是爱和关怀。
  (作者地址:江西赣州市厚德中学邮编:341000)
  责编:熊春阳 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