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为情所困

作者:吴华兵




  吴老师:
  您好!
  您是我最敬佩最信得过的老师,最近我的一个朋友遇到了麻烦,她向我寻求帮助,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向您寻求帮助。我想您一定能够给她帮助的。她叫灵,和我一样也读高二了,她和其他班的一个男生恋爱了。她也知道这样会影响学习,对不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对不起关心自己的老师。但她控制不了自己,一天不和他在一起都会心烦意乱,更加没有心思学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说。我希望您可以给我一些意见,帮帮我的朋友。
  您的学生:苏娟
  这是苏娟给我的一封信。我知道她在信里讲的朋友其实就是她自己。关于她在谈恋爱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我对中学生恋爱的态度一直是“不提倡,不反对”,所以我一直没有去干预这件事情,我所做的只是默默地关注。现在她心理有了矛盾,我该怎样帮助她呢?我既要照顾到她的面子不能点破她的那个朋友就是她自己,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她的思想问题。我知道对于这种感情的事情“堵不如疏”,用传统的“禁止”方式,效果肯定不好。在思来想去之后,我决定用书信和实验两步来疏导她。
  苏娟同学:
  你好!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你的朋友愿意就这件事情向你寻求帮助,说明你在她的心中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智值得信赖的人,这和我对你的看法是一样的。通过请教一些教育专家和查阅很多资料,我觉得你可以请你的朋友回答一下下面几个问题:
  一、选择题:
  她喜欢他的原因是( );他喜欢她的原因是( ):
  A.青春期的躁动或早熟;
  B.家长关注不够造成的情感饥渴式恋爱;
  C.关爱残缺(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的心理补偿式恋爱;
  D.同学、朋友很多人恋爱造成的跟风式恋爱;
  E.同学起哄造成的弄假成真式恋爱;
  F.毫无理想,每天得过且过,用恋爱来填补精神空虚的游戏式恋爱。
  二、简答题:
  1.喜欢他什么——外貌、学识,还是品行?
  2.如果他是杰出的,她想过自己有和他匹配的条件吗?
  3.她有足够的理由说,恋爱既能促进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又能激发对方的斗志和豪情吗?
  三、论述题:
  据调查,一个人的终身伴侣,至少有一点和他(她)相同,那就是:他们灵魂的重量是相等的!她目前的灵魂重量有多重?她的“他”有多重的灵魂?他们现在是相等的吗?以后会相等吗?
  我把这封信交给了苏娟,并对她说:“希望你的朋友能认真思考这几道题目,但愿能对她有所帮助。”
  一个星期后,我约苏娟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到办公室。因为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所以我们的谈话方便了很多。“你的朋友思考那几道题了吗?”我开门见山地问。“她很认真地思考了,她对他们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但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放下。”她轻声地说。“哦,那就对了,我并不是希望她‘放下’,她能了解自己所做的就够了。”“嗯,我想她是知道的。”
  “有一个实验不知道你和她有没有看过,现在我来做个实验给你看,然后你把这个实验做给你的朋友看。即使你们都知道,也可以再做一遍,我想她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好的。”她好奇地看着我说。
  我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大瓶子放在办公桌上,然后,取出一堆鸡蛋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头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我问:“瓶子满了吗?”苏娟回答:“满了。”“看来你没有看过这个实验。”我笑了笑说,“你注意看。”说着,我从桌下取出一桶更小的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了石块间的缝隙。我又问她:“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她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我笑着说:“很好,回答得很正确。”说完我又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我又一次问她:“瓶子满了吗?”她肯定地说:“我不知道还能装什么,但我知道一定没满。”我点了点头,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满到瓶口。我望着她说:“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她想了想说:“这和‘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说的是不是同一个道理?”
  “不。”我说,“那还不是我想让它告诉你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们现在生命中的‘大石块’呢?20岁的时候做了30岁的事,30岁的时候干什么呢?切切记着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就会终身错过了。”
  看着她沉思的样子,我知道我已经触动了她的心弦。结果怎样已无关紧要,但我知道在她的雨季里,我为她挖好了一道排涝的沟。
  (作者地址:安徽凤阳中学邮编:233100)
  责编:熊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