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

作者:管建刚




  五、做远离安逸的教师
  
  有这样一部关于熊猫和北极熊的电视片。熊猫和北极熊有共同的祖先,由于气候变化,同一祖先的熊,一批移到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北极的寒带地区。按一般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会冻死、饿死,温带地区的熊会很容易活下来。结果却相反,由于环境好,熊猫由以前比较凶猛的物种变成好吃懒做、濒临灭绝的动物。因为熊猫退出了竞争机制。温带地区食物多,食肉动物也多,老虎、狮子和狼常和熊猫抢食物,熊猫抢不过它们就不吃肉了,改吃草。食草动物也多,熊猫决定连草也不吃了,吃其他动物都不吃的竹子。这一下它犯了致命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当竹子越来越少时,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全世界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少量熊猫。北极熊却在北极生活得很好,比当地的任何动物都更凶猛,体重也比熊猫大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最后能在海中游泳长达几小时,且能捕食水中生物,实在没东西可吃时,还能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冬眠,北极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了北极熊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这个电视片有一种经久难忘的震撼力。在绝境和安逸面前我们会选择什么?是的,我们大都会选择安逸,却不知安逸了,也就退化了,驻足不前了。想想真是这样,学校要参加某公开课活动,要派人上公开课,你不想去,他不想去,最后某人去了,大家觉得这人真是倒霉,我可以解脱了。要参加某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校要有教师代表发言,你推她,她推他,推来推去,敲定了一个人,这人困苦了好一阵子。这么苦累了三五载,当年那个黄毛小子或丫头,居然从人群中冒出来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佼佼者。我们这儿有句俗语,叫“小时苦不是苦,老了苦真是苦”,年轻的时候吃点苦不算苦,而是一种锤炼,一种成长,错失这个生命最结实最富耐力的季节,人就长不大了,成不了业了;老了,再切己体验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的涵义。生命到蜡烛的尽头,想奋斗也不成了,没有耐力,没有火热、激情四射的躯体做物质保证了,这种晚年悔恨与凄苦辗转心头,其苦莫名。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说:“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教育工作弹性很大,一天的工作量,用三五个小时能做,用8个小时能做,用12小时也可以做,你选择安逸的三五小时,时间会给你带来最严厉的惩罚;你选择10小时甚至12小时,时间会给你带来最温馨的奖励。现在有的老师说我当不了一线教师,退做二线教师;做不了二线教师,我转个职工岗吧,看图书室,也很舒服。这种人生总让人想起熊猫不吃肉吃草,不吃草吃竹子……
  生物学家做过实验,同种生物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一种是非常舒适的环境,一种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取得食物的环境,最后的结果永远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恶劣环境下的生物却过得非常快乐而且长寿。人也一样,凡是那些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是比较坚强、有活力并能取得成功的人;而在舒适安逸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通常都没什么出息。在今天,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的青年教师,结婚前,父母几乎解决了一切问题,过着比较安逸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我一直有点杞人忧天,担忧这种幸福生活是否会过分地使人滋生安逸的病毒?因此,我总想呼唤:年轻的你,请从眼前的安逸、享受和懒惰中走出来吧。你享受了眼前,便不能享受将来;你怕吃苦,到头来吃一辈子的苦。不怕吃苦的人,其实最多吃半辈子的苦。不!晚年的时候,回过头看自己那段奋斗的岁月,你会发现,那段吃苦的日子,才是人生最有滋味的日子。

  六、做耐得住寂寞的教师

  青年教师的成长,大都离不开各级各类的教育评比。应该说,在竞赛中锤炼青年教师,让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是好事。辩证法告诉我们,好事也会带来坏现象。论文请人捉刀、赛课请人设计、通过关系笼络评委的事情,真实地存在于现实,并且,这种不公正、不公平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下去。我只想对年轻的你说,请你不要羡慕这种捷径式的“成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走了这条虚浮之路的人付出的代价是浮夸和虚肿,患上这种病的人,注定行而不远,注定不会成为脚踏实地的人的对手。 很多走了捷径的教师,实际上是踩在了“荣誉”的高跷上,看似高了、大了,其实再也跑不起来了。像游泳,只有靠自己游出水面的人,才是真正会游泳的人,那些依靠救生圈在水面上“自由”嬉戏的人,身边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危险。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的人,才真正能走向成功的辉煌。钱可以给,资金可以借,教育是学问,是研究,学问和研究无法借,也无法给。借助外在力量成长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真实高度的人,就像缠绕着树爬高的藤,一旦树倒,藤只能摔倒地面,趴在地上。
  我知道,青年人总急着想开花、结果,想叫人欣赏其光彩动人,那么请与我一起来感悟“农夫种树”的故事吧。农夫在地里种下两粒种子,长出两棵树苗。第一棵树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它拼命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了,农夫很欣赏它,经常浇灌它。时光飞逝,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身强体壮,养分充足,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由于还未成熟便承担起开花结果的任务,三两年后,结出的果,又小又涩,老农用斧头将它砍倒,当柴烧了。
  年轻的老师们,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真正的成功路遥远而艰辛,只有储备充足,走的路才远,胜算的把握才大。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馒头与衣物,或许走到半路,你就会饿死、冻死。人的成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艰辛的,是一个人勤奋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能力干出一番周围人认可的成绩,并获得大家尊重的过程。谁都无法跳跃“艰辛”。如果你想跳过这个“艰辛”,你得到的,最多是表面的尊重,背后却是不屑和鄙夷。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既要抗得住教育探索的艰辛,又要耐得住教育研究的寂寞。一个真正的教师,他会沉浸在别人以为的寂寞无聊中,乐此不疲,像周国平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在我看来,不管是太空年代,还是新新人类时代,教育都要拒绝浮躁,都要静下心来,任何虚浮的行为,只能导致教育的失误乃至失败。一个人的成长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寂寞,这样才能把基础打好,就像那座能鸟瞰全台北的新光摩天大楼,在它落成之前,人们都觉得奇怪,怎么一直在打地基呀。这个地基整整打了3年,才有了摩天大楼。
  成长需要忍耐,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到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荣耀,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与寂寞呢?

  七、做永不放弃的教师

  1948年,邱吉尔应邀在牛津大学举办的主题为“成功秘诀”的讲座上发言。演讲那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的记者都到了。邱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鸣般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走下了讲台。会场上沉默一分钟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邱吉尔的演讲简短但发人深省。人的追求,起初激情洋溢,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结果成功,锦上添花的支持者会有很多。最难的,是中间那段奋斗,那段需要“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的坚忍岁月。这段日子,确实会有很多迷惘,很多困难,很多意外,但很多时候,不是走向成功的路异常泥泞、艰辛,而是我们自以为走不过去了,以为前面那个困难大得难以想象——不错,前进路上的很多困难,正是从我们心里生出来的,这把心里的锁,把我们锁得透不过气来,把我们锁得心力交瘁——从而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其实,那个困难只是个气球,看起来很大,只要你走过去,它就会被你呼啸而来的风给吹跑了。你要坚信,所有困难加起来,都不如我们“人”能够想出来的克服困难的办法多。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不要在5年内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做上5年,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你要知道,美国总统的一届任期只有4年,我们国家总理的一个任期,也只有5年。说得直白点,一个老想管全世界的美国,总统想做出点让公民认可的事业来,也只给4年的时间;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总理想要做得有起色,也只看5年。我们教一门功课,带一个班级,认真地坚持做上5年,研究上5年,一定能够出成绩。这5年里,你也可以选择某个内容,作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我想再次请你记住的是,这5年里,不管发生怎样的困难,你都要“决不、决不、决不放弃”。5年,并不是很长。我坚信,5年能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教育人生。
  记得我做“我的作文革命”时,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起初,我们办的是手抄作文周报,但效果很不理想,一是因为小组轮流手写出版,速度慢,也难以正常出版;二是容量太小,只能刊用四五篇习作,不能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感受,也不能形成一个“我写、我能”的氛围;三是耗时太多,从版式到写字插图,一张手抄报耗费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四是手抄报只能出一张,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也就是说,这张报纸,其实“假”得很。现在想来,斯蒂芬逊的故事对我启迪很大。1814年斯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它丑陋笨重,速度赶不上马车,周围人嘲笑他制造出了一个笨重的丑八怪。斯蒂芬逊没有后退,他坚信机车有着马车无法媲美的优势。他不断实验,不断改进,近两百年过去了,我们知道,高速火车的速度已经超过每小时300千米,而马车,还是那么点劲儿。我也坚信,写作就是人的另一张说话的嘴巴,是一种别样的自我展示,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对话,在对话中作文,是具有生命的价值的。不久,学校配备了电脑房和“一体机”。我立刻想到,依托先进科技,办班级作文周报,完全可以克服手抄报的缺点。实验马上得以顺利开展。正是这点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我的作文革命”。
  “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遇到挫折,请和我一样在心底狠狠默念。

  八、做超越失败的教师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的人,一个没有经受失败煎熬和挫折折磨的人,不可能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没有优良心理素质的人,不可能经得起漫长人生路上的各种压力和考验。而心理承受力是在失败的不断搓揉中诞生、增强的,就像面粉要揉成具有韧性和柔性的面团,放上水后捏,捏一遍两遍不行,再捏,再揉,捏上百遍,揉上千遍,它就不散并且有韧劲了。你看到教育界的名师、大师在大型课堂教学观摩会上,没有丝毫紧张与慌乱,谈笑风生间,妙语连珠里,课堂在众人钦佩的眼神中余音绕梁。但是如果你有机会走近他们,如果你能深入了解他们,我相信,每一位名师都历经过失败的痛苦的搓揉的。小语界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屡次提起年轻时上的一堂公开课,那节课是学校隆重推出的,邀请了三省一市的专家和领导,但他上砸了,砸到自己都不知道怎样走出教室。但是这失败带给他很多教益,暴露出的问题,让他真实地、彻底地了解了自己,失败让他拿出了从零开始的勇气,失败让他静下心来沉浸到再研究中去。每次谈及经历,薛老师都会说起那次失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成功者的脚下,都有失败的基石垫着,他们之所以伟岸,是因为他们站在了那些我们不愿意站的失败的基石上。我们看到他们成功的风光,而他们脚下,曾经和你我一样,泥泞不堪。
  是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们在失败的熔炉里冶炼了,因为他们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困境,因为他们懂得困境后的“5分钟”就是光明和温暖。年轻的老师们,一个没有历经失败的熔炉考验和锤炼的人,即使获得成功,那也难逃“偶然”之说,难逃最终的低落和失败。此刻或许你正为一次赛课的失败而痛苦,或为自己的一项教改实验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而懊悔,或许你的教学论文评比又名落孙山,或许你带的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那么你要知道,这是上苍对一个成功者必然的垂青,这是让你在考验中获得优秀的心理承受能力啊,跨过这一道坎,你将处变不惊,你将从容优雅。所谓“烦恼即菩提”,没有烦恼的锤炼,怎么能证得菩提呢?
  英国劳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公司买下了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一直没有沉没。据英国的《泰晤日报》说,截至1987年,已有1230万人参观过这艘船,仅参观者的留言本就多达170本。人们为什么对这艘船有这么多的感慨?仅仅是它的传奇经历吗?当然不是。人们从船的身上读懂了人生,那就是:“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失败与伤害是如此正常,因此,年轻的老师们,失败面前,全世界都可以指责你,唯独你不要指责自己;全世界都可以放弃你,唯独你不可以放弃自己。用失败惩罚自己,到最后会把所有自信摧毁,会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的追求抱着无所谓乃至麻木的态度,这是最可怕的惩罚。这种惩罚将使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从优秀人生的大部队中淘汰出来,陷入人生真正的可怕困境。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因为你已收获失败。成功带给人的是荣誉——人是很容易在荣誉面前失去方向和继续前进的勇气的动物,唯有失败,真正给人带来进步的思索。不管此刻的你或未来的你将遭遇怎样的失败,请你记住,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得到升值,只是这些价值,目前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给你惊喜。可以说,99%的成功者都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只是他们懂得,失败之后自己没有贬值,他们知道,失败100次,第101次成功了,这个生命就有了真正的价值。而就此沉沦下去。那不仅是一种人生的遗憾。我对你的期望是,从你开始奋斗的教育人生算起,5年内不管遇到怎样的风浪,请不要放弃。你应该知道,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绽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个时候你或许担心了,马上就冬天了,我的花怎么还没有开呢?你知道吗?你种的是梅花,只有到了冬天,才绽放其傲雪的丰姿。

  九、做挑战自我的教师

  有位年轻的老教师找我。他30出头,却已有十多年教龄。他感慨地说,像他这种年龄做教师没戏唱了,35岁即在眼前,一过这线,转入中年教师队伍,什么教育教学评比都将与之无缘,教育人生从此平淡而过。我理解其感慨。很多地方把培养目标锁定在刚出道三五年的青年教师里,之后大都由教师自生自灭。那位年轻的老教师的感慨也是出于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发出的。但我认为,重要的是主观。有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35岁后才转行教语文,但他取得的成绩是99%以上的、一入行就教语文的老师无法比的。内因决定外因。35岁左右的年轻的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家庭生活也较稳定,不用谈恋爱也不必给孩子换尿布,进入一个相对清闲的状态。而“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就像找我的那位年轻的老教师,他说“没戏唱”,只是为自己进一步心安理得地“清闲”下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35岁对众多的人(当然包括教师)来说是一个年龄的隘口。这个时候能振奋起来的人,将使教育人生成为一种自我实现。我常为老鹰的自我挑战所钦服。你可能不知道,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能活70岁左右。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35至40岁的阶段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个阶段,老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长得很厚,使它飞翔的翅膀变得十分笨重。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者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在这个十分痛苦的过程中,它必须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150天。它先用大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待新喙长出;再用新生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新指甲长出后,再用它把羽毛一片一片拔掉;5个月后,新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将在蓝天上威武地翱翔三四十年。年轻的老教师们,如果你对自己的教育人生现状不满意,那么就应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地揭穿,像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自然,老鹰如果不这么做会有生存的危机,我们不这么做,不会有生存的危机,但是我以为这正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试想,如果鹰被人圈养起来,有吃有穿有住,35岁后的鹰还能有搏击蓝天的快乐和自豪吗?
  我对那位年轻的老教师说,如果你不满足于生命现状,那么请不要用“年龄大了”来做无谓的托词;如果不尝试着去改变就永远无法改变,而一个人下定决心改变,则什么时候起步都不嫌晚;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做成一些事,则什么人都将为你闪道开行。被动等待,总会落空,只有主动追求才会成功。我们无法改变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但是,正像一位知名人士说的,“上个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现是,人可以经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让我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吧。
  我愿意坦陈我的教育经历:教了10年书,我才在本地区获了一个赛课奖,而这个奖很多青年老师出道三四年就获得了,我就想,就当减去十年吧,那我不就是一出道就获奖了。一个一出道就能获此奖的教师,将来一定不会太平庸。26岁那年,我发表了第一篇“豆腐干”,这同样不值得炫耀,出色的年轻老师那个年龄已发表好多了,我就想,减去十年吧,就当16岁,16岁能发表教育文章,天赋不错呀。32岁那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书,这个年龄出书也很普通,我就想,减去十年吧,就当22岁,22岁能出版专著,该是个有前途的青年吧。又想,一个22岁能出书的青年教师,努力到44岁,一定能做出点成绩吧,而到那时,再加回那十年,也不过54岁,54岁能做出点事来,人生没白活呀!要知道多少人从朝气蓬勃到白发苍苍,一无所获。
  因此我要说,如果你今天是30岁,不妨看作是20岁,如果是38岁,不妨看作是28岁。人定胜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倦怠期只是一个定义,书上的定义,它只是一种善意的警告,警告我们要唤醒心灵深处的教育激情,把教育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充实些。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有没有过倦怠期、是否处于倦怠期,我们的心灵深处都应该有一种挑战自我的精神和力量,它使我们的教育生命同青春一样热血沸腾、轻舞飞扬;一个善待教育的教师,才是一个善待自己生命的教师——要知道,我们的生命,已经注定和教育血脉相连;要知道,一个人活着总要对人生对生命有一个交代,一群教师如果迷迷惘惘,这个学校就非常可怕;一个民族的教师如果迷迷惘惘,那么可怕的将是整个国家。
  
  (作者地址:江苏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 邮编:215216)
  责编:薛农基 插图: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