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让燃烧的记忆蔓延

作者:李 婷




  提起笔,却无从下手。脑海中如同有团团浓雾遮住了原本清晰的记忆,记忆中的往事在浓雾中漂浮,零零散散。我努力地拨开这雾,触摸记忆中永远真实的学校、同事、学生,但你一碰它,就散了。我害怕,怕这记忆随雾消失,怕被记忆抛弃。因为,那两年从教的生涯无论如何是我一生中最不想忘却的记忆。
  2001年,我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了家乡一所较偏远的山区小学。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着背包风尘仆仆赶到学校门口时,立刻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学校依山而建,山脚下是校门,学校主体建筑在山顶上,从校门口上去,是一条窄窄的但十分幽静的水泥路,路两旁种满树木和花草,阳光透过这茂密的小树林斑斑驳驳地投在这小路上,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发出轻微的扑哧声。整座小山绿树葱茏,还有几株古木挺拔参天,一年四季山上都有美妙的景色,小学就处在这青山绿树的怀抱之中。如果不是从山上传来琅琅书声,很难发现这山上还有所学校。
  学校领导对我很关心,安排好我的住处后带我认识了几位住校的老师。大部分老师年龄都与我相仿,而且大多是女老师。她们热情友好,与她们在一起很快便消除了我的孤独感。学校安排我教四年级语文,还要当班主任。初出茅庐的我一想到要当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在激动的同时不禁生出阵阵怯意。我在想:“我该怎样教好他们?怎样当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我走到了四年级(四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门口。至今,我仍无法忘怀当时那一幕和那时的心情。刚到门口,就有几十双眼睛齐唰唰聚集到我身上,他们都是农村孩子,有着城里孩子没有的淳朴和善良,他们的衣服是俭朴的,眼睛是清澈的,他们就那样望着我,望着我这位与他们素未谋面的年轻女老师,望着这位即将与他们度过一年的班主任。那一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自豪感电击我的全身,我感到教育好他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自豪,因为我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这班学生是充满灵性与淘气的,他们有的表现沉默,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机灵顽皮,有的脾气倔犟,教育他们颇费一番心思。他们大多爱表现,我上课时要注重以他们为主,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恰逢那时全县进行课改,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于是我把课改理念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放开手脚,创设情境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我只起到牵引作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但有时由于放手不当也会让课堂出现无序状态,学生不顾我的劝止,吵闹不已。这时我会平静地注视着他们,等待他们的安静;而他们,会在我无声的劝说中意识到错误,渐渐平静。课余,我常常走到他们中间一同游戏,此时我在他们眼中不像是老师,更像是一位亲切的大姐姐。是啊,其实孩子们渴望像大姐姐一样的老师教他们学知识,带他们玩。时常有学生拉着我的手,或轻轻地靠着我,向我问这问那,偶尔也会提出小建议:“李老师,我觉得你上课应该多讲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李老师,我想我们班应多搞点活动。”“李老师,我们想在班上成立一个图书角,你看行吗?”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这种幸福感无法用贴切的语言来形容。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轻松、自然、纯真。在教书的两年时光里,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收获。
  在那两年里,除了教书育人让我觉得幸福充实外,与同事之间的友好相处也让我感到温暖如家。我们几位住校的年轻女老师共同语言多,走在一起不愁没话题。我们住在校园内一排青砖瓦房的教师宿舍内,从宿舍这头到那头,一人依次一间。虽然宿舍条件不是很好,但我们却尽力去“装扮”它。因为学校处在山上,树多、草多、花也多,空气格外清新,生态环境优良,特别适合花木生长。如吊兰,我们每人房间几乎都有一两盆,长得特好,摆在房间生机盎然。屋内摆设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一张凳子、一顶三角橱、一张小方桌,但是经过精心布置,摆放整洁有序,却也显得温馨怡人。现在回想起我那间小房间,心中仍充满着无限的眷恋,因为在那种按自己意愿布置的小天地里,能让人全身放松,并能感受到一种心如止水、淡泊名利、追求本我的精神境界。
  我们这些住校的老师只有到星期五才回家,平时都住在学校里,尽管生活显得有些单调,但我们却善于调剂生活。白天,大家都各忙各的教学工作,下午放学后,我们常一起打羽毛球、跳绳,如果是在春天,则常相约骑自行车到乡村野外、山涧河边“踏春”,采些野花野草回来装点自己的“小天地”,其乐无穷。晚饭过后,一同散步下到圩镇上或者乡间田埂。到了晚间,山上万籁俱寂,风吹过树林发出一阵阵微微的颤声,校园在这夜色中显得格外冷清。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会先备完明天的课,然后聚到一个同事房间聊天、听歌。笑语欢歌与房间里淡淡的灯光一起透射出来,打破了校园的寂静与冷清。夜深人静,大家都各自回房休息,每间宿舍亮起的灯光很快又随着愈深的夜色而一一熄灭,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希望步入甜美的梦境,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现在回忆起那两年的工作与生活,心中泛起的波澜总是久久难以平静,在对往昔一点一滴的回味中,我似乎总在被什么东西感动着,总在追寻着什么,总想留住什么。可以说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生中最不想忘却的记忆!如今又两年过去了,当年做伴的同事大都已调入县城同一所小学任教,而我在另一单位工作,都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新的工作与生活,因为不住校,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当年我所教的那两批学生,都读初二和初三了,他们时常写信给我,说很怀念当年我教他们的时光,说同学们都想着我,惦记着我,希望我能回去看看他们……语言虽朴实无华,却流露着学生对一位曾经教过他们的普通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每读一封信,泪,便会无法抑制地从眼中滑出,滚烫的泪滴落在学生滚烫的信中,点燃了记忆的火焰,这火焰,蔓延到了那座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学校,蔓延到了我的心灵最深处……
  
  (作者地址:江西大余县教育文化局 邮编:341500)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