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老师讲的故事

作者:许进生




  朋友都是老师,聚在一块少不了说教育教学的话题,生发许多感慨。亮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那时他在一个山区中学实习。学校把他当正式老师使用,当班主任。班上有个学生几乎天天早上早读迟到,警告了多次依旧我行我素。他很恼火,不准这个学生进入教室,让他站在门口面壁反省。学生却不执行,哭着强行跑入教室,抓起书包就往外冲。学生是不想再读这书了。他正不知所措,来了搭班的老师——学校的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喝住了学生,低声地和他谈了一阵,学生的情绪才平静。学生返回头对他说:“我错了,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改!”他也就消了气,原谅了学生。后来教导主任找他,跟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有一次考试,主任见一个学生舞弊,而且还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就按规定上去制止,并要他在考场记录上签字。学生再三请求放他一马,说再也不会了。可规定能有随意性吗?按规定学生的这科成绩将被判零分处理。学生这科考完了,就再也没到学校来了。乡下学校流失学生平常,主任也没在意。多年后一次无意听人说起这个学生,知道那次考试的时候正是他的父亲重病弥留之际,父亲的愿望就是能看见他考出个好成绩。它大概是太想让父亲带着满足和希望辞世了。他觉得自己辜负了父亲,也记恨上了学校,和街面上的混混裹到了一起,结果进了监狱,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主任很内疚,说这是自己作为老师的遗憾,要是自己能事后问问,了解一下情况,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果。
  亮说他明白主任的意思,就去找了那个学生。学生沉默了许久才告诉他:他的父亲在外打工。出了点事故,母亲赶去照顾,他得每天把妹妹送往学校,才赶来上课。忙中出乱,他老不能准时,现在母亲回来了,他再也不会迟到。亮说是自己的工作不细致,才使学生感到委屈。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和遭遇,教育不能由着老师自己的性情行事。当然也不是说学生就不能有委屈,而是老师要懂得去弥补自己的不妥或者过失。那学生性格倔犟,不是主任出现,说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当然也许什么也不会发生,但作为老师,亮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教育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