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认识“现代学校制度”

作者:茅卫东




  2003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探索建立现代中小学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管理与监督机制,鼓励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形成社区积极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模式。”同年9月,“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在全国部分省市实验区和实验校正式启动。现在,实验已经进行了两年,为了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了解现代学校制度,我们访问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褚宏启教授。
  
  “现代学校制度”不同于“现代企业制度”
  
  茅: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与“现代企业制度”是不是有一些关联?
  褚:“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背景的确与“现代企业制度”有关。当时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应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既然经济领域搞现代企业制度,那么教育领域就应该搞现代学校制度。但是教育和经济不是一回事,学校和企业也不是一回事。市场化不能成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指导原则。学校是“交流思想的场所”。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教育制度”而不是“经济制度”,其主导价值追求的是“社会公平”而不是“经济效率”。
  茅:您能具体谈一谈对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解吗?它具体涉及哪些内容?
  褚:我主张用一颗“平常心”来理解现代学校制度这个概念,不要把它神秘化了。学校制度是指关于学校的规则体系,其作用在于调整学校的内、外部关系,使教育有序运行。“现代”我理解就是“好的、先进的、能适应时代需要的……”等类似的含义。“现代学校制度”这个概念可以被还原为“一个好的、关于学校的规则体系”。
  从内容上看,可以把现代学校制度分为核心制度和外围制度两类。
  核心制度是指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直接影响的,如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学生评价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以及与其相近的制度,如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外围制度包括教育投入制度、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学校产权制度、办学体制以及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社区参与制度、教育问责制度等等。
  核心制度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外围制度做保障,外围制度必须服从教育内在的需要。
  茅:学校制度早就存在了,而且大量存在,什么样的学校制度才是“好的”,才是“现代的”?
  褚:现代学校制度作为一个规则体系,应该有一个高品位的价值追求。我理解某种制度是不是现代学校制度,衡量的基本标准是看这种制度能不能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的发展,能不能增进教育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学生发展是中心,秩序、公平和效率是三个基本点。
  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来说明教育秩序、公平、效率三者间的关系:效率所关注的是怎么制作一个又大又好的蛋糕,公平关注的是怎样合理分配蛋糕,以及制作蛋糕责任的合理分担,秩序关注的是蛋糕制作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分蛋糕时不至于发生混乱。
  
  好的制度可以提升人
  
  茅: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教师个体是什么样的关系?
  褚:有一种误解,认为制度是管理者的事,其实不然。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依靠力量。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切身利益、生存状况有很大关系。
  制度大于个人,好的制度可以提升人。在好的制度下,二流三流的人才会发展成一流人才;在坏的制度下,一流人才也会沦落为二流三流人才,甚至想做事也做不成。没有好的制度,人才再多,也被浪费了。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师感觉生存压力很大,怨声载道,与学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茅:对此您能说得具体些吗?
  褚:就拿现代学校制度这个概念来说吧。“现代”怎么理解?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两点:一是科学化,一是民主化。
  科学化就是规则要理性化、合理化,再通俗一点说就是制度要讲道理。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必须讲道理。不讲道理的规则和制度,生命力不会强。民主化,就是规则要富有人本精神,要讲人情味。
  有这两点,就够了。现在一些学校里的很多规则不讲道理、不讲人情。比如有的学校要求老师不许乱告状,这就既不讲道理也没人情味。教师有权利对学校的不公正对待提出申诉或者诉讼,这不是学校有权束缚的。还有不少学校要求老师绝对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包括在法定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对不服从者以下岗相威胁,也是如此。
  
  关键是重建教育价值观
  
  茅:现在对教育投入不足的批评声颇高,能不能说这才是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最核心的一个问题?
  褚:我不这样看。真正的问题在于价值层面,即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好教师、好学校和好教育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在这个价值层面上深刻反思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并在新价值观的基础上建构新制度。
  换句话说,即使现在教育经费充足,学校产权明晰,学校法人地位得以确立,我们依然需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茅:这样看来,评价制度才是问题的关键?
  褚:对!从广义上讲,评价制度包括考试制度、学生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督导评估制度,这是学校制度中的核心制度的核心。现在教法、学法,都被考法管死了,评价制度过于单一。现代学校制度改革,首先要改革评价制度,这个动不了其他的就动不了。比如现在有人说课改是“小学比较好,初中差一点,高中没法推”,原因也在于此。
  而要改革评价制度,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用现代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学生观、教师观去清理、重估和重建教育规则。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校关系调整和优化的关键
  
  茅:政府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褚: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政校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使学校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为此,政府要转变教育行政职能。具体地说:
  第一,由原来对学校的具体办学活动直接干预和微观管理,转变为运用政策、拨款等手段进行间接干预和宏观管理;第二,由人治型管理转变为法治型管理,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政府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监督学校办学管理;第三,由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指导学校制定发展规划,为学校提供决策咨询及信息服务。
  茅:不久前,陕西某地发生了学校接受了书商捐书,却被文教局下令退回的事情,这是不是说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严重缺失?
  褚:政府总是要对学校进行管理的,放权后也要管理。但政府也要自律,不能什么都管。在国外,政府对学校非法干预,学校是可以申诉或诉讼的。我国因为长时间的计划体制,各方面都形成了一种心理习惯,政府部门习惯于对学校指手画脚,校长也习惯于俯首听命,即使心里不舒服最后也会服从。
  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主要应该在教育规模、结构、布局的宏观调控、社会责任承担、教育公平环境建设、教育制度和法规健全等方面,属于学校自主办学权的职能比如学校内部一些具体的人事安排,政府应该坚决下放给学校。具体到你说的文教局下令学校退回书商的捐书,那肯定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越位。现在类似情况很普遍,所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也就更显得重要。
  
  所有的改革必须最终落实在课堂上
  
  茅:中国的学校受政府直接管理时间太长,在政校关系转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褚:给学校自主权,就是让学校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性,凸显学校的主体性,增进学校办学的专业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现在有两个似是而非的看法。一个是认为学校比政府更懂得办学,所以办学自主权要下放。这是不对的。因为有些校长并不比教育局长更懂得如何办学。但是,即使这样,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下放权力。还有一个看法是假如学校有了自主权,不再受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就可以专心办学,就可以增进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专业性。这个假设中的推理并不必然成立,自主权大了并不等于专业性就强了。
  茅:学校有了自主权,不就可以集中精力增进教育和教学的专业性吗?
  褚:理论上是这样,但现实中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府放权给学校,校长把下放的权力截留了,没有进一步下放给教师,反而用新增的权力损害教师本来就很少的教学自主权。比如有的校长并不真正懂教育,缺少教育情怀,于是滥用校长负责制及教师聘任制赋予校长的权力,压制教师。如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匮乏,就难以使教育教学保持高水平的专业性。因此,需要“二次放权”,校长把政府下放的权力再进一步下放给教师。
  茅: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就是政府放权给学校,学校再放权给教师,通过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保障学生的成长?
  褚: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只是分权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制度建设。如果单从分权角度说,我认为“二次分权”还不够,还应该“三次分权”——教师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现在许多学校校舍越来越漂亮,绿地越来越多,面貌一天一个变化,校长谈理念头头是道。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五年、十年前没什么两样,课堂教学没什么变化。教育和学校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师生精神活动的过程,这才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该关注的重点。
  总之,放权不是神话,放权必须落实到课堂,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改革必须最终落实在课堂上,如果最终对课堂不发生影响,改革就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