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作者:任学明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新课程教学中的学生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劳动者。学校好比是一片物产丰富的土地,有着无尽的矿产资源,生长着漫山遍野的瓜果食粮。学生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首先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采撷必须的生产物品。谁付出的劳动越多,谁获得的物品也就越多,不劳动就不能生活。新课程教学中如果学生不是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学习,而是应付学习,在各个方面都不会获取回报。个人的获得是与付出成正比的。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求索者。在学校这片沃土上,学生除了作为一个劳动者通过不断地付出劳动、得到收获以外,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又是收获丰盈的关键。如果每个学生每天都同样学习,付出同样的劳动,是否大家的结果就一样呢?当然可能不同。这就像军营中的新兵训练,虽然训练的方法一样,但战士们作战时的表现却各不相同。这说明了一个人要掌握好某样东西,需要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追求最大的收获。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设计者。新课程重视每个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学习知识的计划和方案,并实施计划。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可以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现代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他们的收获多寡主要决定于他们付出劳动的多少、他们的求索精神,而不是取决于教师所付出劳动的多少。
  
  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生产者。从古到今,无论哪一个时代,教育单位永远是人才的生产机构。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生产者,他的直接任务就是要把培养对象造就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既然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的、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朝着这一方向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中介者。教师虽然是知识的拥有者,但他更应该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学生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加工传递给学生。过去我们一直把知识作为一种私有的财富,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越大越有用。在当前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不断涌现,社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教师要当好中介者,就需要帮助学生获取最新的、今后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服务者。过去,教师有三大任务:“传道、授业、解惑”,这三大任务中,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教师所传之道、获得教师所授之业、弄清教师所解之惑。学生是接受体,应该惟教师所讲是听,惟教师所授是得。虽然在20世纪,教育改革经过了多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逐渐认识到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但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教学还是教师说了算。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并不需要思考,只要能学会就行,这种做法是完全不符合人才成长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的。因此,教师绝不能走老路,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帮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地址:江苏省南通中学 邮编:226001)
  责编:子丑